南安市乐峰镇潘氏:勤俭积德遗子孙 孝善为先传家风

2018-11-27 15:09:01 来源: 泉州晚报

0浏览 评论0

潘祥在五落大厝的后厅供奉岳父母谢氏的神主牌

待人以诚 处世以德

潘明继一生严谨自律,对自己近乎苛刻,几十年来,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对病人却春风化雨、极尽照顾同情。

每到大年初二,担心迟到,他半夜就要从福州出发,早年有时没车,不得不蹭运煤车回去,下车时整个人都是黑的。到老家经常天还没亮。到家乡,他先是带着晚辈给村里的老师、长辈、鳏寡老人家拜年,然后一路走到宗祠祭拜祖先,再开始义诊。

上世纪七十年代,由于医术精湛,潘明继成为远近闻名的医生,日常业务和科研任务非常繁重,白天在医院忙到脚不沾地,下班回到家,还要为各处赶来的患者看病,几乎每天都要看到十一二点。潘明继的儿子潘远志说,父亲住的房子只有70平方米,从各地赶到他家的病人,把小小的空间挤满,没地方问诊,就让病人们躺在他们睡的床上做体检。

潘远志和潘云苓回忆说,从小父亲就告诉他们,病人来了,要先给他们倒一杯茶喝、递报纸看,如果是外地病人,要给他们倒一杯牛奶充饥。印象中,父亲发火都是因为他们怠慢了病人,“爸爸说,病人不问出身,都要一视同仁。就算是天色晚了,我们忘记给看报纸的病人开灯,爸爸都会发脾气。”候诊的病人太多,到了中午,善良的施增英还会给他们煮一碗鸡蛋面线,许多患者接过鸡蛋面线时,常感动得热泪盈眶。

每晚12点后,送走诊治的病人后,潘明继才能写书、搞科研。长期超负荷工作,给潘明继身体造成很大伤害,他罹患肠癌17年、肺癌11年,却从未离开过门诊室。直至癌细胞脑转移后3个月,才不得不停止门诊,却仍旧在家里电话接诊。54年来,他从来没缺席过一次义诊,直至去世那年春节。

潘家重孝的家风,在潘明继这里也得到很好的继承。由于母亲的脚趾甲非常厚,很难修剪,尽管工作非常忙碌,为母亲修剪指甲这件事,他仍坚持自己做,先用温水泡一个小时,软化后再小心翼翼地修剪。

他还将自己的稿费、奖金及积蓄,捐给家乡修桥铺路、兴学奖教。潘明继同时十分重视家风的传承,拟定了以“待人以诚,处世以德”为主要内容的“明英家训”及行医格言二十条、夫妻相处二十条等。

[责任编辑:林春婷]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