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召开全力保护历史记忆 展示乡村特色文化魅力

2021-11-12 16:50:54 来源: 泉州晚报

0浏览 评论0

近日,泉州召开“乡村记忆文化”项目建设总结会,向晋江金井镇围头村、塘东村和磁灶镇苏垵村、岭畔村等50个示范村(社区)授牌,晋江也是泉州首个全部通过“乡村记忆文化”项目验收的县(市)区。

从2018年3月“乡村记忆文化”项目启动实施以来,晋江围绕让农村“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的指导思想,积极开展项目建设,以项目落地助力乡村振兴,在服务乡村文明建设、乡村记忆传承、乡村旅游开发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全力抢救保护 留住历史记忆

为保护乡村传统历史文化,留住乡愁,助力乡村振兴,2019年晋江借鉴泉州“乡村记忆文化”项目建设的宝贵经验,积极延伸项目内涵,新增乡村记忆文化传承队伍建设、乡村记忆文化阵地建设等内容,筹划推出晋江“乡村记忆乡村文化”示范建设项目,以围头、塘东、苏垵、岭畔四个泉州级项目建设单位为示范,全面开展20个试点村(社区)乡村记忆文化抢救保护工作,该项目列为当年晋江“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

2019年8月,作为首批泉州“乡村记忆文化”项目建设试点村,晋江金井镇围头村以高分通过验收,成为晋江首个完工的“乡村记忆乡村文化”项目。

据介绍,“乡村记忆文化”项目落地以来,围头村在摸清“家底”的基础上,经过多方探讨,最终确定项目围绕本村“从炮击金门的前线,到两岸交流的桥梁”这一特色来建设,重点围绕“乡土文化”“八二三炮战”“围头新娘”等主题开展特色记忆文化项目建设。

随后,围头村将全村优秀传统建筑、名胜古迹等登记汇编存档,将村里六大姓氏族(家)谱共计47本进行扫描、复制存档,并在全村范围内开展特色记忆档案征集活动,共征集到展示村民生产生活的老物件160余件、展示炮战文化的物件50余件。在此基础上,围头村建立“八二三炮战”“围头新娘”等乡村记忆文化特色档案,先后出版《八二三炮战纪事》《围头情缘》等十余部文学作品,并利用收集的特色档案,不断丰富围头故事馆、战争与和平展馆两处展厅,多渠道、多角度地向外界展示围头村的特色魅力。

记者了解到,为确保“乡村记忆文化”项目真正实现记录乡村特色历史记忆的建设目标,晋江档案、史志两部门积极联动、密切配合,对全市古镇名村进行全面摸底,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韵”原则,精心挑选出金井围头村,磁灶苏垵村、岭畔村和金井塘东村4个特色鲜明、基础扎实、典型突出的示范建设单位,精心指导他们对传统建筑、宫观寺庙、古厝宗祠进行登记、汇编,对村史、村志进行修编、提升,对档案、史料进行收集、整理,对传统技艺进行记录、留存,切实抢救了一批濒临消亡、弥足珍贵的传统文化遗产。

通过“乡村记忆文化”项目建设,围头村等4个村全部完成规范建档,并建成符合“八防”要求的标准档案室;全部完成村志修编并对村志、族谱等重要史料进行全文数字化;全部建成乡村特色记忆档案及特色记忆展示场所,其中金井镇塘东村还对全村138栋古民居逐一建档,并聘请北京建筑设计院编制《福建省晋江市金井镇塘东村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该规划荣获北京市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奖一等奖。

开发特色资源

打造文化品牌

为切实提升“乡村记忆文化”项目建设影响力,晋江着力引导各建设单位开展乡村特色文化资源开发,打造独具特色的乡村记忆文化品牌。

晋江磁灶镇苏垵村是著名抗倭名将俞大猷墓冢所在地,也是非遗项目“黑茶古”制陶发源地。该村以建设“乡村记忆文化”项目为契机,深挖当地独特的自然景观、历史人文环境和传统产业文化资源。通过收集“黑茶古”制陶申遗材料,制作传承人手工制陶工艺视频,抢救和保护制陶古窑,征集民间“黑茶古”陶瓷优秀作品等方式,建立“黑茶古文化”特色档案,建成“黑茶古文化”展示馆,着力打造独具泉州地方特色的“黑茶古文化”品牌。

晋江档案馆相关人员介绍说,近年来他们指导各建设单位整合乡村展馆、微景观、非遗传习所、旅游景点等资源,将特色记忆文化元素融入美丽乡村建设中,着力构建乡村特色文化宣传阵地,多渠道、全方位向外界展示乡村特色文化魅力。

如金井镇围头村围绕“围头新娘”特色文化资源,连续举办六届“海峡两岸七夕返亲节”,并筹拍网络电影《围头新娘》,该电影入选2020年全国网络视听节目精品创作传播工程;金井镇塘东村以历史名人辈出、传统建筑保护完好、乡训家规族谱完整的资源优势,入选央视百集大型纪录片《乡愁记忆》第二季拍摄村落,大力推广塘东村古村落、塘东如玉沙堤、塘东人文故事。

转化项目成果

激发乡村活力

在“乡村记忆文化”项目建设过程中,怎么才能将项目建设成果转化成助推乡村发展的活力动力?

晋江的答案就是始终坚持乡村记忆文化保护与乡村经济发展并重,积极指导各建设单位深入挖掘乡村特色资源,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在传统技艺、特色文化、自然资源等项目上做好文章,积极发展文化创意、生态旅游等产业,实现乡村文化的价值放大与传承传播,以乡村文化与产业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切实推动文化软实力与经济硬实力同步提升。

如金井镇围头村以炮战文化和滨海旅游相结合,开发精品旅游线路,引导群众参与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特色经营,鼓励在外青年返乡创业开办民宿、特色房车露营基地等,仅2020年接待参观就达45.87万人次,乡村旅游业产值过亿,被评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2020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

磁灶镇苏垵村引导当地村民创建以“黑茶古文化”为主题的特色产业,使黑茶古文化与旅游经济、乡村文明紧密联系在一起;岭畔村陶瓷雕塑作品作为晋江工艺美术优秀作品在中国国际旅游产业博览会、海峡两岸博览会、中国轻工商品博览会等重要展会上大放异彩。近年来,苏垵村的“黑茶古”和岭畔村的陶瓷工艺品都入选晋江伴手礼,实现了从非遗技艺传承到产业发展的转变。

实施“乡村记忆文化”项目是一项功在当前、利在长远的工作。当前,晋江通过吸取示范项目建设的宝贵经验,继续引导一批有条件的村(社区)开展项目建设,服务乡村发展、传承乡村记忆、助力乡村振兴。其中,新塘街道在加大对梧林古村落的保护力度、抢救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基础上,不断完善旅游配套服务体系,成功入选第三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获评国家3A级旅游景区,在活态保护中既留住乡愁,又焕发古村活力。

(记者黄祖祥 通讯员林晓燕 潘冰冰)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海沧区引入非开挖技术 预计明年6月完成改造任务

海沧区引入非开挖技术 预计明年6月完成改造任务

路段上的排水管网发生病变,以往得挖开路面才能维修,如今无需动刀动枪几个小时就能搞定。近日,海...更多

2021-11-10 16:5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