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AI购物“无所不能”,消费者想买东西的愿望还有吗?_动态
2025-11-15 10:54:20 来源: 邱林888
邱 林
(相关资料图)
许多消费者发现,今年的“双11”,电商APP不知不觉多了很多新功能——淘宝上线了AI找低价、AI万能搜、AI生成购物清单等;京东推出了AI搜索和AI识图;抖音电商反向植入大模型,在AI浪潮的带动下,更多的AI购物应用软件落地。
在实际操作中,由于AI购物如天降神兵,能帮消费者更有效地解决复杂需求。但有时候却压迫感十足,影响了消费者购物的美感和愿望。
不知道该买什么,AI帮你搜;拿不准口红的色号,AI替你试;半夜购物有疑问,AI客服随时应答……今年“双11”,从挑选商品到完成下单,从虚拟试妆到售后咨询,各大电商平台不约而同地把AI嵌进了购物全流程。
有分析认为,消费者可以从三个层面体验AI购物:一是提升决策效率,变“人找货”为“货找人”的精准匹配;二是重构交互模式,从“搜索框”走向“对话式、场景式”购物,这使AI购物变得更自然、更人性化;三是优化平台运营,实现降本增效与体验优化,比如智能客服、供应链预测、动态定价等等。
一个比较明显的感受是:往年“双11”时,各家平台早已开启铺天盖地的、堪比奥数的优惠规则轰炸,满减叠红包、定金抵尾款、组队做任务的提醒占满手机通知栏,规则越多,越怕买亏。
但今年却有所不同。从万能搜到帮你挑,AI导购在“双11”被包装成“比你更懂你”的购物助手。然而,不少消费者却在使用中发现,有了AI导购,不仅没省时,反而添了堵。
近日,一位消费者想着用AI能免去海选的麻烦,便尝试了某平台的“AI万能搜”。系统倒是很“敬业”,接连提问:“喜欢什么裙长?”“偏爱哪种碎花?”“预算多少?”她花了15分钟一一作答,满心期待有个精准推荐,谁知最后系统却显示数据为空。
AI通过精准推荐、限时促销等手段,可能激发非理性的消费。限时秒杀、库存提示等设计会激活消费者“害怕错过”的心理,促使快速决策。但是部分消费者可能因过度依赖AI推荐而减少主动探索,导致购物体验变得机械化。
消费者使用AI比价、凑单,体现了消费者运用新技术实现精明购物的智慧。AI大模型在处理“满减”“优惠券叠加”等复杂规则时,具备超越人脑的计算速度与精准度。但他同时提醒,此举存在规则理解偏差、数据来源局限等潜在风险。
近期发布的《2025中国GEO趋势与品牌增长策略报告》指出,用户倾向于在“认知复杂度高”的购物决策上求助AI,比如复杂的大型电器或数码产品。而这些因为不懂产品而求助AI的用户,最容易在AI出现幻觉或遭遇恶意GEO时被误导。这也是很多人对AI导购望而却步的原因,超过40%消费者不用AI导购是因为对它缺乏信任。
从行业发展视角来看,这一系列现象背后,是生成式AI技术成熟度在显著提升,能够支撑其在电商购物领域的规模化应用。今年“双11”集中亮相的各类AI工具,正是行业变革的重要信号,预示着AI驱动的电商新时代即将到来。
面对这场不可逆的科技潮流,我们不仅应抓住机遇,确保自己不被时代抛下。事实上,正因AI展现出重塑电商行业的巨大潜力,我们更需冷静审视:AI与人之间不应走向“取代”与“被取代”的对立,而需寻求协同发展的路径。
AI导购应用已成为随叫随到的“专属顾问”,让不少消费者真切感受到了科技赋能购物的别样便捷。当然,就像AI能辅助工作、却不能代替人上班一样,它的核心价值不在于直接推荐商品,而是提供更性化的信息支持,减少购物决策的焦虑,而不是增添负担。
当AI不再执着于“算计”消费者的消费轨迹,而是专注于“解决”用户的真实需求;当平台不再用技术壁垒制造信息差,而是用AI工具拉平行业差距,这或许是AI给消费者最珍贵的礼物。
[责任编辑:]
未婚生育罚款吗?未婚生育的孩子户口怎么上?
渎职罪是怎么定义的?渎职罪包括哪些罪名?
怎样办理二胎准生证?二胎准生证的办理流程是什么?
炒外汇是什么意思?炒外汇合法吗?炒外汇算非法集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