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合肥“智造”新动能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2022-03-15 11:23:41 来源: 合肥日报

0浏览 评论0

在合肥经开区,哈工大机器人(合肥)国际创新研究院(以下简称“HRG合肥研究院”)作为新型研发机构,在开展机器人及相关智能装备领域技术研发的同时,更集中精力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不断激发合肥“智造”新动能。

激发合肥“智造”新动能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技术研发:科技成果“多点开花”

机器人操作系统、协作机器人、消防灭火机器人、巡检机器人……走进HRG合肥研究院,一款款“机器人”让人目不暇接、赞叹不已。不同于电影里的酷炫,这里的机器人更重实用性。

“这是我们自主研发的一款轻巧型并联共融机器人,可以用于替换制鞋生产线上的人工涂胶作业。”现场工作人员介绍,用户通过手工拖动方式,向机器“示范”复杂路径及操作方法,机器人便可实现完全复现。

该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由研究院培育企业——安徽智摹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为国内某制鞋厂打造的“柔性机器人拟人化搽胶示范线”,已经完成多次调试优化,进入试生产阶段。该产线采用模块化组合、上下双层倍速输送模式生产,目标产能为180双/小时,相对传统成型线每班可节省4~6人。

生产厂房里,一款消防机器人十分吸睛。针对消防行业,HRG合肥研究院开发出这款集喷水、喷雾、探测、降温、冷却、化学洗消等技能于一身的智能消防机器人,可以替代消防员接近大面积毒气与烟雾事故现场,实施有效火场侦查和灭火作业。

操作系统是机器人的“大脑”。“我们还自主研发了智能实时一体化机器人专属操作系统——哈工轩辕。”HRG合肥研究院院长于振中介绍,该操作系统一举打破了行业内的国外垄断,为国内厂商提供拥有操作权限的机器人专属操作系统。

“因为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哈工轩辕更符合中国企业和用户的需求,在为客户降本增效的同时,也保障了信息安全。”于振中告诉记者,这款系统突破操作系统智能性和实时性不兼容难题,使机器人及智能终端和设备同时具有思考决策、肢体协调、危险防护的能力,高精度同步,可高效化、低成本地组成模块化机器人形态,让定制开发更加灵活方便。

目前,HRG合肥研究院已承担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工信部重点专项、安徽省重大新兴产业专项“下一代机器人研制及产业化”等10余项科研项目,主持或参与国家及行业标准制定11项;拥有1000多项自主知识产权,拥有近500项发明专利。

成果转化:按下“快进键”提速增效

作为新型研发机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是HRG合肥研究院的一项重要使命。在合肥落地五年多来,研究院推进重点创新成果产业化,已转化及培育科技企业76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13家、专精特新企业10家。

合肥哈工特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便是研究院培育的一家企业,凭借产品技术优势,在应急行业崭露头角。“机器人研发难度高、投入大,企业成立一年多来,研究院在这两个方面为我们提供了有力支持。”公司总经理管永贺告诉记者,2021年,哈工特安成功被认定为国家高企,并获得数百万级天使轮融资。

于振中介绍,研究院全力贯通科技成果转化路径全环节链,为培育项目导入人才、技术、资金、供应链、品牌、场地等“全方位、一站式”的培育资源,助推更多创新成果就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培育体系进一步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周期也在进一步缩短。“研究院第一批成果转化用了18个月,因为当时有些技术是国内空白领域,甚至有些技术是超前的,还没有明确应用市场。”于振中表示,“而第二批成果转化只用了3个月,除智能技术的需求明显提升外,说明我们的成果转化能力也在大大加强。”

未来规划:加快建设工程研究中心

2021年底,HRG合肥研究院申报的“安徽省智能移动作业机器人工程研究中心”正式获批组建。

以智能移动作业机器人为发展方向,该研究中心围绕国内外科技前沿和行业发展需要,以市场为导向,持续开展智能移动作业机器人核心技术及关键部件的研发。同时加快成果转化,进行工程化和产业化开发,旨在面向军工、能源和工业等场景中的巡检、作业和应急处置等需求开展关键技术攻关。

“接下来,我们将严格按照建设周期和时间节点推进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建设,不断完善工程研究中心的软硬件配置,加快构建结构合理的创新团队,不断推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研发投入、成果转化、产学研协同和共性技术平台建设等方面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为全省的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于振中介绍说。(记者 葛清政)

标签: 成果转化 最后一公里 技术研发 操作系统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