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饮食控制是基础 更新理念是关键

2016-03-01 17:23:47 来源: 泉州企业家杂志

0浏览 评论0

由于对痛风的错误认识严重影响了该病的愈后,从而导致关节畸形、骨折、尿毒症等并发症的发生时有发生。因此,科学准确认识痛风非常必要。

痛风并不完全是吃出来的病

何谓“痛风”?是由于疼痛发作与缓解来去如风,故形象地称为痛风。现代医学认为,痛风发病有两大原因,即内因及外因。内因就是与生俱来的痛风的易感基因,外因就包括饮食、体重、外伤、药物等众多因素,这些外在因素对每个人诱发痛风发作的敏感性很不一致。因此,痛风并不完全是吃出来的病。

长期饮食控制,只能减少外源性尿酸的产生,不能降低基础血尿酸水平,要降低基础血尿酸水平必需应用药物治疗。因此,建议痛风患者应根据自己的血尿酸水平,遵循医嘱,分阶段、分层次的进行饮食控制,寻找容易引起自身尿酸升高的食物。只有这样才能既控制了血尿酸水平,有效防止痛风的发作,又能保证健康所需的营养合理摄入。

预防治疗痛风三部曲

预防痛风发作最关键的任务就是把血尿酸控制在目标范围,如何才能把血尿酸控制在正想范围,这包括三方面:正确的病情评估、正确药物的选择和应用、正确的治疗理念的树立。

第一步:正确评估病情。需要准确的血尿酸、尿酸水平,痛风完全缓解后两周非发作期测定的尿酸更加准确。同时需要判断痛风是否反复发作;有无痛风史;有无肥胖、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糖尿病、高血脂等合并症;检查关节是否破坏。另外,还需了解患者目前处在间歇期还是发作期?有无长期服用影响尿酸的药物?患者的尿酸增高属于尿酸排泄不良型、生成过多型还是混合型等等。

第二步:正确选择药物。急性痛风发作期选择镇痛药有三大原则:治疗的时机比种类更重要,用药越早越好(24h内);非甾类抗炎药需足量;秋水仙碱需适量。而在稳定期选择的降尿酸药,应根据患者尿酸代谢情况而定。尿酸排泄不良型以促尿酸排泄药为主,尿酸合成过多型应以抑制尿酸合成为主。据研究,90%的高尿酸血症是由于尿酸排泄不良型。而苯溴马隆因其疗效也明显优于丙磺舒和别嘌醇(包括非布斯他),且药物相互作用少、副作用低、对肾功的要求也低,故为促尿酸排泄药中的首选药。而对于难治性痛风可联合促尿酸排泄药+抑制尿酸合成药。

第三步:治疗理念要正确。一是非药物治疗是基础,应该贯穿痛则对风治疗的始终,与药物治疗放在同样重要位置。二是降尿酸期间预防痛风发作的关键:平稳降尿酸,用镇痛药预防痛风发作应该在降尿酸治疗前两周开始,服用低剂量秋水仙碱或NSAID。三是痛风一旦发作,无论血尿酸高低,均应降尿酸。四是“尿酸持续达标”是预防痛风再次发作的关键,规范化治疗痛风是一项长期工程。

总之,可以用这样“一个中心,四个基本点”作为总结:即以血尿酸持续达标为中心,及时镇痛保依从、正确选药保平安、饮食控制是基础、更新理念是关键。

医生简介

张翼,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福建省内分泌学会委员,福建省糖尿病学会委员,福建省营养学会泉州分会副会长,福建省糖尿病慢病管理委员会专家。省卫生厅第四批学科学术带头人后备人选。泉州市政协委员。专业特长:糖尿病,痛风,甲状腺疾病。
 

[责任编辑:陈玉玲]

相关阅读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