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80后木偶班“掌”握人生 新剧下月初将首演(图)
【新剧目】
定制47个新木偶
惠安掌中木偶是南派布袋戏的代表之一。《惠安女》其实不算新剧目,2012年曾获得第21届国际木偶联会大会暨国际木偶节的最佳节目奖。但这次,不仅剧本重新打造,道具、布景舞台、音乐上也有突破。
按照编剧郭培权的意思,他们正在下一盘很大的棋。
他说,去年9月,惠安县木偶剧团转型为艺术保护传承中心。为吸引年轻群体,传承传统文化,重新打造的《古城惠安女》是第一个尝试剧目,斥资30万元,特邀北京的专家参与编剧合作,特邀泉州梨园剧团乐队演奏背景音乐,重新定制47个新木偶、新衣服,打造新场景。
该剧以明朝倭寇入侵崇武古城为背景,讲述惠安女勇敢抗击倭寇,保卫家园的故事,时长60分钟。
去年年底就开始筹备剧目,3月份开排,最近,两名演员正进入与灯光、背景、音乐的配合阶段,除了动作排练,还要对木偶修改安装,以适应自己的操作,服饰也要亲自缝制装饰。
角色达15个,动作更多
郭培权介绍,此次新剧还有一个最大的特色,即参演的主要都是新演员,人物设定上会更加丰富多彩。
他说,传统的掌中木偶戏,角色一般只有生、旦、净、末、丑5个角色。每个角色,如何进场,在台上如何走步,唱什么歌,相对固定,少了些新鲜感。此次新剧,将出现惠女挑担、推车、担石头场景,以表演居多。
新剧的角色达15个左右,也加大了表演的难度。有些演员最多分饰四五个角色,有时一个场景10多个角色,超出演员人数,就需要有人双手各操控一个木偶。
就是一个角色,幕后演员也常要换人。比如,女主人公阿螺既有谈恋爱的文戏,也有和倭寇对打的武戏。到武戏时,阿螺就换男同事来表演,更有表演力度。
郭培权透露,因新剧的武打戏较多,他们特地邀请漳州国家一级导演、北派布袋戏国家级传承人陈锦堂来担任导演。原来,南派布袋戏动作比较温柔,北派的相对刚强有力。
打破沉闷,吸引年轻人
郭培权说,掌中木偶,最考验功力的是手指头,功夫要深。新演员虽然经验不足,但相对不受传统剧目的约束,想象的空间比较大,更加活泼。
艺术保护传承中心主任颜福安,在剧中参演好几个角色。他说,80后的团队,第一次演新剧,压力虽大,但期待更大。
在他看来,传统的布袋戏,基本靠语言、唱腔表达情感,类似于讲古,老人家比较喜欢。但对于年轻人来说,这样的剧目相对沉闷,最忌讳的是时间过长,特别是外地人,听不懂闽南话,可能坐不到10分钟就想走了。
此次新剧目,他们最想突破的,就是希望观众的群体往年轻化的方向发展。所以,他们尽可能减少台词和唱腔,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动作上,需要他们勤练功。每天早上,他们都要操练手指功,确保灵巧度和协调度。
这样的剧目,推出来后有什么样的效果,他们心中也没底,但希望尝试不一样的创新。此次首演结束后,该中心也将对外常态性演出,每年20场公益性演出,是他们的主推方向,希望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能喜欢上传统文化。(海都记者 陈丽娟 谢向明 谢明飞 实习生 黄艺昕 通讯员 曾志刚 文/图)
标签: 泉州木偶 《古城惠安女》木偶戏 泉州80后
[责任编辑:陈健]
相关阅读
- (2014-04-16)探访漳州非遗提线木偶戏传承人 魏敢相父女丝线生涯
- (2014-04-26)德化78岁老人追逐傀儡戏 珍藏百年历史精致木偶
- (2014-05-06)晋江木偶剧团将走进北京高校 展示南派艺术精粹
- (2014-05-11)福建泉州建全国最好木偶剧院 促木偶戏传承
- (2014-05-14)木偶头传习所里的“美术课” 泉州学生走进木偶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