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世间带来甜味的人 明代慈善家李五

2014-06-20 17:57:41 来源: 今日泉州网

0浏览 评论0
查看原图
  • 李五雕像伫立于晋江池店镇池店村路口
  • 李五纪念馆已成为晋江的慈善教育基地
  • 凤池李氏家庙中尚存明英宗钦赐的“乐善好施”匾额
  • 始建于宋代的福海堂也留下了李五的足迹
  • 池店的九落大厝是当年李五辉煌事业的见证

捐修六里陂水利工程,修吟啸桥,畅通泉安平大道,重修洛阳桥,创建桂岩书院……泉州明代慈善家李五为后世留下善迹无数;他在商海博弈时,创下“凤池糖”品牌,财源广进;在行善之时,舍糖灭瘟,毫不顾及私利;凭着兼济天下之心,商人李五晋身名垂青史的慈善家,为后世所铭记

核心提示

古往今来,甘蔗都是制糖的最主要原料。蔗糖含糖量高,制作工艺简单,产品质量也好。1130年,北宋王灼撰写出中国第一部制糖专著——《糖霜谱》。书中记述了中国制糖发展的历史、甘蔗的种植方法、制糖设备、工艺过程、糖业经济等。1637年,明代宋应星在其所著《天工开物》卷六(《甘嗜》)中,记述了种蔗、制糖的各种方法,比《糖霜谱》一书更系统、更详尽。而在1130年至1637年期间,即这两本与中国制糖史紧密相关的重要典籍先后问世的这段时间内,古都泉州则出现了一位种蔗制糖售糖的能人——李五,他创下了当时的品牌赤砂糖——“凤池糖”,并因此发家致富。

但,李五的出名并非因为他有钱,更重要的是他利用制糖售糖赚来的钱,大行善道,从善行善举中品尝人生的甘甜。而这,恰恰在中国糖业漫长的历史中,开辟出了另一段传奇。

无意中发明“凤池糖”

李五,原名李英,字俊育,号自然,生于明洪武十九年(1386年),卒于明天顺元年(1457年)。乡人以排行论,称其为“李五官”,以至于后来知道他真名的人越来越少。据晋江市江滨中学党支部书记陈金土介绍,李五是明代泉州府晋江县二十九都凤池乡(今晋江市池店镇池店村)人,为该村李氏三世祖。他一生历经八朝七帝,终生未仕,始终以商人的身份拼搏、活跃在明初的地方历史舞台上,为闽南著名富商、大慈善家。他“气度迥异,不阶先业,能以富盛甲诸邑;抚兄孤女,厚妆遗之;恤穷赈饥,趋人之急,甚于己私”。其个人事迹可见诸于古代官方编订的《泉州府志》和《晋江县志》。

明代何乔远在《闽书》中记载:“(泉州)附山之民,垦辟硗确,植蔗煮糖,黑白之糖行天下。”由此可见,泉州在明代时,制糖售糖产业已十分发达。晋江凤池一带种植甘蔗已有很长的历史,据说,最初这里的甘蔗是从台湾引入的,时间可以追溯至元朝。古人讲究“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既然凤池一带生长着大面积的甘蔗,那么,李五走上种蔗制糖售糖这条道路,也在情理之中。

[责任编辑:林春婷]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