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西街孝感巷五夫人巷 石刻木牌见证古厝历史
2014-09-12 10:12:30 来源: 东南早报
孝感巷44号
结社研究《易》学 形成清源学派
明代晋江人蔡清(1453~1508年)既是明朝一代名臣,又是历史上一位影响较大的大教育家、大理学家。他31岁中进士,当过京官,任过南京文选司郎中、江西提学副使,仕宦过几个地方,颇有政声,教授生徒与著书立说是他的主要业余爱好。
蔡清治学严谨,在床边设案置烛台,凡与学生讲论的问题,临寐前反复思考,若有所得即起床,点灯记录备忘。他力学六经、诸子及史集等书,对理学家程颢、程颐、朱熹等人的著作,研读尤精。他在泉州开元寺结社研究《易》学,李廷机、张岳、陈琛等都是其中的成员,号称“清源治《易》二十八宿”,他们出版论著达90多部。
蔡清在泉州成为研究理学的中心人物,且形成清源学派,其影响遍及全国,是明代理学的代表人物,其著述的《四书蒙引》《易经蒙引》《虚斋文集》全是经典。他著《易经蒙引》的地方,后人称为“蒙引楼”,在西街裴巷口西侧。
石刻木牌匾 见证古厝历史
蔡清故居于1983年被列入泉州市级文保单位。据记载,蔡清故居建于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又有称建于1570年),原是蔡清的宅第,后改为家庙,之后再改为祠。古厝坐北朝南,为两进、五开间、硬山顶、燕尾脊、穿斗式木构架,由门厅、两厢、大厅组成,占地面积580多平方米。
走进古厝,坐在厅堂用放大镜看报纸的阿婆说,她是蔡家的媳妇,如今是老宅里最年长者,古厝自明朝起保存至今,多次修缮、更换坏掉的构建品。
厅堂正上方挂着一块木牌匾,上书“文庄蔡公故宅”字样,正中供奉着蔡清的塑像,大厅东墙嵌有清咸丰七年《重新泉郡大寺后文庄公祠序》碑刻一方。
居住于此的蔡家荣介绍,上世纪60年代,现悬于大堂上方的“文庄蔡公故宅”牌匾被家人提前藏起来,才得以保存下来,当时另外两方牌匾和一幅蔡清画像被毁。古厝原有三个大门,过去,正中的大门紧闭,只有达官显贵方能出入;正中央大门两侧各有一边门,供家人日常出入。
标签: 西街孝感巷
[责任编辑:林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