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西街孝感巷五夫人巷 石刻木牌见证古厝历史

2014-09-12 10:12:30 来源: 东南早报

孝感巷37号

台魁巷疔膏 出自蔡清后人

如今,尚有六七十个蔡氏后人住在古厝,因为人多,原本种有龙眼树的后院因此翻建,两侧厢房也已改建为住家。

蔡清故居有一段鲜为人知的往事。“古厝曾经关过抓来的壮丁,两个边门的砖雕还曾有刺刀破坏过的痕迹”,边门如今变成了翻建房子内的一部分,蔡家荣指着砖雕说。

而九旬阿婆说,蔡清故居除了古厝出名,还有知名的保和堂白塔疔膏。读者一定还记得,在台魁巷那一站,记者曾经介绍过的保和堂膏药,其实老店售卖的膏药,就是由蔡家人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方子制成,而直到如今,蔡家人还是轮流排班,有的人制药,有的人守店。

孝感巷37号 檗谷黄氏 回归姓氏起源地西街

在蔡清故居对面,曾有一座规模很大的古大厝,古厝主人姓黄,是开元寺黄守恭之后,由晋江东石檗谷迁至泉州发展。明清之际,这位黄姓厝主在漳州为官,事业有成后回到泉州,在与开元寺一街之隔的地方建起规制恢弘的大厝,并在如今的城西环路以西买下大片山地、良田。

可惜,厝主的后代子孙中有人吸食鸦片,将古厝的一部分卖掉,后人重修后,古厝的规制已经今非昔比。及至现在,由于黄家人口增长,古厝已经基本被拆,只留下古旧的门面。

昔日辉煌古厝 数百年内三次巨变

黄氏古厝在孝感巷曾经非常显眼,黄家后人黄奇怜说,早些时候,孝感巷周边皆是菜地,隶属于当时北峰公社双塔大队。在空旷的菜地上,黄氏古厝、蔡清故居和康王宫等为数不多的建筑物显得鹤立鸡群,“一到晚上,我们走在附近都有点害怕,没有灯,房子也少”。直到上世纪80年代,菜地上盖起房子,逐渐有了孝感巷、五夫人巷现在的规模。

黄奇怜本名黄奇仁,父亲以“仁义礼智”为黄家兄弟取名。与很多古厝后人不知祖上发生过什么不同,黄家古厝的辉煌,由于父亲黄金土的坚持,得以留在黄家后人的脑海中。

标签: 西街孝感巷

[责任编辑:林春婷]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