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西街孝感巷五夫人巷 石刻木牌见证古厝历史

2014-09-12 10:12:30 来源: 东南早报

 

(黄晖/绘)

【古巷传说】 孝感巷

孝感巷东起新华路培元中学边,中间拐了一个弯,朝南直达西街。古时候,这里曾立有“孝感动天”的大牌坊,泉州学者龚书群介绍,牌坊是为了纪念明永乐十五年举人朱鉴父亲朱则文孝顺体弱多病母亲的故事。孝感巷也因此得名。

根据典籍记载,朱鉴曾祖父朱器高在元朝元统年间(1333~1335年)由兴化路莆田县携眷移居泉州海清亭,担任泉山书院山长。朱鉴的父亲朱则文生性孝悌,贫而好施。

虽说孝感巷是为了纪念朱则文的孝心,其实他的儿子朱鉴才是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之人。朱鉴家贫,23岁才补县学生员,第二年入县学。明代永乐十五年(1417年)朱鉴中举人,翌年会试登乙榜,授湖北省蒲圻县(今蒲圻市)教谕。

朱鉴曾任职监察御史,巡按湖广(今湖南、湖北两省),他上任后劝退了聚众占据梅花峒的民众,申报朝廷,请求恢复过去按察副使会同佥事按管辖区域分巡制度,责成官员深入基层,问民疾苦,禁奸惩暴,移风易俗,纠察下属官吏不法行为。巡按广东时,朱鉴的勤政爱民深得民众爱戴,他回到北京,还上书朝廷,建议全国按察司增加一名佥事,专门负责屯田事务,朝廷采纳他的建议并颁布施行,成为定制。

他升任山西左参政后,奏请减轻平阳府(今山西临汾市)灾区赋税、拨付薪俸供应边地夫役,同时又积极招抚流民,清理军伍,疏通粮道,确保边戍军需。朱鉴被提升为山西布政使不久转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山西。他主持山西军政事务,筑固边关,亲自指挥几次战役,生擒北戎酋长莽哥真。在山西期间,朱鉴日夜守御,筹粮赈济,安抚灾民,劳累之极。最终于明代成化十三年(1477年)病逝,享年88岁。

朱鉴去世后,明宪宗钦赐祭葬,他的墓在泉州西南郊庆云山(今江南街道凌霄中学校内)。泉州人为纪念他,在旧城内文锦铺、云山铺各建一座“都宪坊”,今已废。

标签: 西街孝感巷

[责任编辑:林春婷]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