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丽媛澳门欣赏“南音说唱” 泉州南音或被提到
2014-12-21 12:08:01 来源: 泉州新闻网综合
南音说唱
南音是用广州方言演唱的说唱形式,也是粤剧、粤曲常用曲牌,有说它是在木鱼、龙舟的基础上吸收扬州弹词(吴声)等曲种的曲调发展而成的,为了与广东以外的吴声区分,即以“南音”(南方曲调)名之。
“南音说唱”是一种由盲人说故事传唱的音乐类型,20世纪50年代曾一度在澳门普及,深入民间。“南音说唱”于2009年列入《澳门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于2011年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泉州南音是现存历史最悠久的汉族古乐。起源于唐,形成于宋,主要流行于闽南及台湾、南洋群岛华侨居住地区。
泉州南音:又称“南曲”,“南乐”、“南管”、“弦管”,被称为汉族传统音乐文化的“活化石”,唐代琵琶普遍用拨子,且是横抱姿势,泉州南音至今保持这一遗制。
南音中所用的“拍板”及其演奏方式与敦煌壁画中的伎乐图一样。南曲主要流行于泉州市、闽南晋江、南安、安溪、永春、龙溪和厦门市,在台湾及南洋群岛华侨居住的地方也很盛行。
泉州南音由谱、指、曲三大部分组成。 谱是唐大曲遗存,词的内容多与戏文相关,曲的结构形式与元曲有直接联系。
泉州南音还吸收佛曲、道情的东西,吸收楚歌、吴歌、潮调及闽南地方音乐,并吸收弋阳腔、青阳腔、昆腔。
泉州南音演唱时的位置固定为:演唱者执拍板居中;其左边,上方为洞箫,下方为二弦;右边,上方为琵琶,下方为三弦。
南音不管是表演形式还是音乐内容,始终都保持着古代中原的古风古味,研究价值高,欣赏价值也高。代表曲《八骏马》、《梅花操》等。
2009年10月1日,南音(泉州弦管)正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此时距2002年5月泉州市正式启动泉州南音申报工作已有近8年的时间。
在欢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华诞的日子里,泉州南音正式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第四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责任编辑:陈健]
相关阅读
-
-
泉州南音演员获牡丹奖“新人奖” 填补福建空白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泉州南音传承发展喜获硕果,18日下午,第八届中国曲艺牡丹奖颁奖...更多
2014-10-21 18:01:44
-
-
泉州南音入选世遗五周年 千首曲词将配智能曲谱
到昨天,南音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正好满五年了。昨天的座...更多
2014-10-01 08:34:04
-
-
南音西安行:泉州南音与西安鼓乐同台演绎唐宋风
作为中国最古老乐种之一的南音北上西安,与当地流传千年的西安鼓乐联袂展演,为当地民众带来一场“...更多
2014-07-03 18:10:37
-
现代戏剧谷市民剧场将启幕 泉州南音木偶戏献演
4月30日至5月15日,“现代戏剧谷市民剧场”将在上海静安800秀剧场开幕。今年市民剧场的主题是 “当...更多
2014-04-28 07:41:28
-
-
泉州南音校园传承受瞩目 中学生首登联合国舞台
泉州这一历史名城再次成为海内外关注的焦点,而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泉州南音早已远播四海,形...更多
2014-04-02 08:0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