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回顾永春路桥情缘 乡贤修桥铺路回报桑梓(组图)

2015-12-15 11:25:41 来源: 今日泉州网

0浏览 评论0

岵夹公路仙乡之福

“别处有仙夹富,没有仙夹路。”全长近20公里、耗资千余万、历时几十载修成的岵夹公路(从岵山到夹际),曾有“永春乡村第一路”的美称,它沟通着仙夹几万海内外乡亲山里山外的生活。

图文回顾永春路桥情缘 乡贤修桥铺路回报桑梓(组图)

岵夹公路

“从50年代起,华侨开始捐资修这条路,一代代的仙夹人为这一条路出钱出力,为的就是交通便利,人心活络。”仙夹镇侨联主席郑梓敬说,他们钱多的出多,钱少的出少,在1958-1959年间,为修筑岵夹公路,旅居印尼、菲律宾的岵山、仙夹侨亲郑崇平、郑友江、郑滋润、郑尚景、郑焕钊、陈善娘、陈超群、郑佳、陈鉴娘、郭珠娘、郑奕翠、陈礽省、陈礽宝、陈金、吴仁娘、洪题、郑捷成、郑伟拔、郑拔炳、郑伟献、陈雍妉、陈脾妮、洪旦、郑其璨等合资1.332万元,用于铺设岵夹路。目前,这一串名字已少被提起,甚至被渐渐淡忘了,唯有一方镌刻着这些姓名的石碑静静地被镌刻在仙夹镇政府大门口不远处的一方石碑上,字迹已不甚清晰的古朴石碑记录着、见证着海外游子的爱乡之情。

“80年代,旅居菲律宾的陈文伊陈文成兄弟又捐款补修了一段,到九十年代,旅居南洋的陈传词、郑少坚、郑仓满先后续修这条路,至此,从岵山到夹际全线贯通,方便了百姓往来。”郑梓敬说。

“游子心中的故乡路,是任何岁月也磨灭不了的,因为它紧紧系着的是我们的根。”上世纪九十年代,旅居菲律宾、新加坡、香港的陈世华、陈文伊等几十人为岵夹公路捐资326.51万港币、2万人民币,“永春乡村第一路”慢慢在海外乡亲们的心中、在当地百姓的脚下蜿蜒。

社汤公路活络西东

社汤公路,东起石鼓镇社山西至蓬壶镇汤城,全长约20公里,曾是贯通城关到蓬壶的一道干线。

图文回顾永春路桥情缘 乡贤修桥铺路回报桑梓(组图)

社汤公路

“四十年代中,任省教育厅长的披云推介祖辉、清辉等征得当局准许,开辟西蓬公路(东起西安镇埔头,西至蓬壶乡汤城,沿途经半岭、张格、蓬莱巷、梅林、仙岭)。”据《永春梅镜梁氏族谱》记载,经勘查、测量、设计并动工,却因社会动荡等原因未能全线开通,60年代中,在时任副省长梁灵光关照下,开通了现在的社汤公路。

文中所提的披云(前文已介绍)、祖辉、清辉皆祖籍吾峰吾顶(旧称蓬莱巷),旅居海外。社汤公路的修筑,倾注了他们很多心血。

图文回顾永春路桥情缘 乡贤修桥铺路回报桑梓(组图)

左起:梁良斗 梁祖辉 梁清辉(翻拍)

梁祖辉(1913-2000)。少年好学,1934年入读北京大学,为家乡南阳小学(下称南小)计,1936年退学回乡任校长。期间,率全县之先,引进西红柿栽种。后曾在南洋、台湾、日本等地经商多年,终定居马来西亚。在马来西亚,创办实业,兴办学校,为当地华人教育的发展做出了突出了贡献。

“以前都是清辉在做,现在轮到我来出一份力了。”上世纪八十年代,离乡几十载、历经风雨的梁祖辉第一次回到家乡蓬莱巷时,他跟亲朋这样说,曾经他与清辉为了南小,一起做义工,一起出门经商,将所获红利为南小设立专项发展基金。此后,梁祖辉多次返乡,对吾顶,乃至永春、泉州等地各项公益事业慷慨解囊,累计捐资超过600万元,

梁清辉(1915-1990)。幼时家贫,十五岁方入读南小,四年后考上永春中学(永春一中前身),一年后,为使南小不因经费困难而停办,毅然退学入聘南小教员。后经商,与梁祖辉相约将所获红利设南小基金。此后,旅居香港,办实业。

然而,不论他走到哪里,始终情系故土。几十年来,共捐资500多万元用于各项公益事业。“为了让子孙不忘家乡,将来事业有成时,也能自觉为家乡尽力。”梁清辉还时常以子孙的名义捐款。他的爱国爱乡之情,为世人赞叹。

[责任编辑:卢侨生]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