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回顾永春路桥情缘 乡贤修桥铺路回报桑梓(组图)

2015-12-15 11:25:41 来源: 今日泉州网

0浏览 评论0

桃谷垂虹通仙有桥

“桃谷寻源路不迷,垂虹人渡石林西。双鱼塔近残霞散,五岫台空落照低。

置驿此间通上国,放舟何日到仙溪。会当立马金鳌上,大笔淋漓认旧题。”

——清·王光华

叫人怎能不相信晋时武陵人“忽逢”的桃花源就在晋江源头永春境内的桃溪和湖洋溪交汇处的通仙桥这头?

通仙桥,始建于南宋绍兴十五年(公元1145年),因该桥卧波永春之东面湖洋溪与桃溪交汇处,故名东关桥(当地名亦为东关),距离永春县城约二十里。该桥是闽南一带罕见的长廊屋盖梁式桥,用青花岗岩石条,齿牙交错榫合叠压成船形桥墩,墩下大松木作卧桩,以荷载整座桥梁,称“睡木沉基”。梁上的桥板、护栏、柱檩、雨蓬、屋架、橼桷全为木构。至于“通仙”之说,源于一个美妙的传说故事,恰如牛郎织女、白蛇传、七仙女等传说故事一样反映着百姓的美好心愿。话说一名白发老人凭着一只神奇的米缸救下了被劳役折磨的苦难修桥民工,并于百日内修成了这座大桥。而在大桥落成当日,老人脚垫云彩飞天而去。从此,人们就称这座桥为“通仙桥”。

通仙与否,就不得而知了;但这座长廊屋盖梁式风雨桥既是交通要道,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它都是闽中南的交通关键,也正因此,东关桥也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乾隆时设东关塘派兵驻守,保证商贾往来和桥梁的安全。”《永春文史资料》载。

图文回顾永春路桥情缘 乡贤修桥铺路回报桑梓(组图)

东关桥

近千年来,东关桥经多次重修。明弘治十三年(1500),里人颜尚朝修建桥屋。屋顶用小青瓦铺面,青砖砌脊,桥中墩辟为壁龛,供奉观世音佛像;正德三年(1508),尚朝之子时静于桥上砌砖为路,列椅两旁,以供行人休憩;清康熙十八年(1680)续修;乾隆四年(1739),里人尤元愈、尤锡观、尤锡兰重修;清末到民初,旅居海外的五里街人李立斋李俊承父子先后重修该桥;而距今最近的一次重修是在2000年,由当地旅外巨商李深静完成。

悠悠八百载,漫漫东关桥。作为很长历史时期内,永春人出洋都必经的渡口,东关桥成为很多海外永春人的公共记忆,也因此许多海外乡亲牵挂着它眷恋着它。

李立斋李俊承父子。“(李立斋)壮岁南渡马来半岛之芙蓉,是时,芙蓉尚未开埠,翁辟草莱而居之。难,缔造垂三十年。芙蓉地方日益发达,翁之事业亦日益进展,卒推侨界巨擘焉。”位于福州永德会馆的《桃源翁李立斋先生传赞》介绍,李立斋,又名李超然,字继如,五里街董埔人,早年旅居马来亚。李立斋于光绪间捐资重修通仙桥,有“永春华侨捐资办公益第一人”之誉。民国12年(1923),事业有成的新加坡华侨李立斋的儿子李俊承再次捐资重修通仙桥。

李深静。“我对故乡永春的第一意象是来自祖母讲的一句俗话‘好柴流不到东关桥’。”1993年,出生在马来亚的商业巨子李深静首次回到祖籍地永春,首次站到母亲刘京多少回跟他谈起的东关桥上。他说,几十年了,只有站在这里才真的明白“好柴流不到东关桥”的含义:旧时的唐山,因为贫瘠与艰难,哪有好东西能漂流到这湖洋溪的溪尾?

图文回顾永春路桥情缘 乡贤修桥铺路回报桑梓(组图)

李深静

然而,就在这一道古朴廊桥下,李深静的父亲李光邦7岁时离乡背井下了南洋。1939年,长子李深静出生在马来西亚雪兰莪州巴生县。贫困的家境迫使少年李深静弃学谋生,卖过冰棒、在加油站当过伙计、做过园林苦工。“天公疼憨仔。”2015年,以净资产46亿美元位居福布斯全球富豪榜352位的李深静爽朗地说。

自从1993年首次返乡起,李深静为家乡捐资千万元办了很多公益:为东关镇外碧村铺设长3公里、宽6米的光邦水泥路以解决村民出行之苦,在东关桥不远处修建刘京大桥以缓解千年古桥的交通压力,重修祖厝清田楼,为东平镇捐建侨联大厦,还为永春多所学校捐建楼宇:永春二中捐建科技楼,为永春职业中专学校捐建光邦科技楼,为永春八中捐建捐建李刘京礼堂等。

2000年11月,李深静再一次站到东关桥头,眼前的千年古桥因风雨已有多项破败。“我来重修这座桥吧。”李深静说,“从祖母到父亲、母亲都魂萦梦牵的这座古桥,从此也是我牵挂的所在了。”

   参考资料:《永春文史资料》《泉州文史资料》《泉州人物库》《永春县志》《永春公路》等。

(来源:桃源乡讯 记者 梁白瑜 文/图)

[责任编辑:卢侨生]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