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宣战“心肺之患” 治理雾霾持久战怎么打?

2017-02-23 17:53:14 来源: 中国新闻网

0浏览 评论0

成都高楼笼罩在雾霾中(资料图)。<a target=

成都高楼笼罩在雾霾中(资料图)。中新社记者 张浪 摄

治霾之战再加码

毋庸置疑,治霾须从源头出发,真正减少污染物排放,才能让人们看得见,感受得到。

从中共十八大首次将生态文明融入“五位一体”的国家发展总体布局,到“史上最严”的治霾总指南“大气十条”颁布实施,再到官员政绩考核压缩GDP、增加生态考核权重,中国决策层对污染零容忍的态度早已清晰可见。

近期中国官方印发多个涉及到生态文明指标的考核办法,对生态保护、环境质量等绿色指标赋予很高的分值和权重。在这个系统中,GDP增长质量权重不到资源利用、环境质量权重的一半,占全部考核权重不到10%。业内人士认为,这一指标若能够最终执行,将有助于改变目前地方政府以经济增长为主的政绩观。

与此同时,各地方也纷纷表态要打好治霾这场硬仗。在今年的地方两会上,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安徽、湖南、湖北等20多个省(区、市)将“环境污染、大气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黑臭水体”等作为重要议题写进工作报告之中,治霾、治污等成为高频词汇。

7月6日,河北石家庄滹沱河畔,碧绿的河水与鲜花相互映衬,市民们正在“绿色长廊”中游玩。据了解,当地政府实施增绿治霾,利用滹沱河两岸进行生态修复和开发,打造生态绿色长廊。图为部分已成形的“生态绿廊”。<a target=

河北石家庄增绿治霾,图为部分已成形的“生态绿廊”(资料图)。中新社记者 翟羽佳 摄

持久战怎么打

对于以钢铁、水泥等重工业为支柱产业的地方,治理雾霾的痛苦不亚于壮士断腕。在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等长期策略发挥作用之前,在治霾与经济发展之间取得平衡殊为不易。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石敏俊指出,地方政府必须正视雾霾治理给区域经济增长和民生保障带来的短期冲击,尽量减轻雾霾治理给区域经济增长和民生保障带来的负面影响。

经过3年“抗霾”,民众大多清楚,由于污染物减排行动涉及到区域经济发展和民生保障,雾霾治理不可能一蹴而就,治理大气污染将是一个长期过程。“但这个过程也不会太长。”潘家华说,严格的监管和执法,加上特大城市将优质资源加速疏解到三、四、五线城市中去,雾霾的治理终将会见到曙光。

中国已经打赢了非典、禽流感等一场场硬仗,如何真正攻克雾霾?相信这个问题已经装入不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会议文件夹中。他们将如何支招、建言,值得期待。(完)

[责任编辑:陈健]

相关阅读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