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胡萝卜产业:“三头在外” 如何一往无前?(图)

2017-05-02 10:32:13 来源: 福建日报

0浏览 评论0

“销售是很专业的事,其中的门道很多。”苏连枸说,看似简单的一手交钱一手交菜,其实无时无刻不在上演“菜市风云”,有经验的商贩扫一眼就能判断出行情如何。他以白萝卜为例,9点的价格2元1公斤,有新的一车到来,马上就只剩1.6元,早上1.6元没甩掉,到下午可能只剩1元。“价格波动之大无异于股票和期货,须及早研判。”苏连枸说,他多年征战蔬菜批发市场的经验是,要有逆向思维,才能占得先机。他认为,很多种植户无论在种植还是销售上,有一个最大的弱点,就是跟风。而在信息化时代,跟风者往往是被风毁掉的那一个。

苏连枸研判市场的根据其实也很简单,就是供求关系。他认为,一是全国胡萝卜的总种植面积在迅速扩大,而且还有蔓延之势,加上越南等国外种植基地的冲击,销售难还将持续;二是出口降低,国内生蔬市场趋于饱和,必将影响价格。政府部门可以做的是,联合各方力量建立销售信息平台,加强产销对接。另外,要有全局性的调控,指导农户不再盲目扩种。

作为我省乃至我国最大的产区之一,晋江或泉州应该配套与之相适应的胡萝卜集散中心。这不仅是销售企业的呼声,更是种植场户的渴望。据了解,同安、上海、山东等地都有可辐射区域甚至全国的集散中心。而目前,泉州还没有一家可跨省辐射的一级蔬菜批发市场,甚至辐射全省的二级蔬菜批发市场都屈指可数。

“集散中心建起来了,人流、信息流、资金流就都来了,就会吸引整个产业链的集聚。”多位产销人士均表示。

待补的链条

当全国范围内种植面积不断扩张,国内生蔬市场趋于饱和,晋江的胡萝卜产业该何去何从?

即便面临种子、技术、销售三头在外的窘境,即便今年面临滞销难题,黄清仪对晋江的胡萝卜产业依然保持很强的信心。他认为,晋江胡萝卜品质优良,有市场竞争力,只要冷库和物流跟得上,真正做到季产年销,销售就不成问题。

但是,对那些租不起摊位、建不起冷库、只有一两百亩地的小规模种植户呢?他们的销售之难,可想而知。

能否继续延伸产业链、进行深加工呢?在很多人看来,对果蔬产品进行深加工,就能消化产品滞销难题,还可提高附加值。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休闲食品产值已超百亿元的晋江,竟没一家企业在做胡萝卜的深加工。无论是制干、做蜜饯泡菜,还是做胡萝卜汁,这些工艺都并不复杂,却没催生一家可观的加工厂。发展胡萝卜深加工不是开几家工厂的事,涉及市场开拓、产品研发、资本集聚等一系列问题,并不简单。

“晋江是胡萝卜的优势产区,我们不能轻言放弃,要加大扶持力度,引导产业链做实做长、做优做强。”晋江市农业局局长李友加表示,去年,晋江出台胡萝卜产业规划,打造晋江胡萝卜的“三园一区一中心”,进一步明确了方向。

2012年,晋江依托东石镇创建省级胡萝卜示范基地,今后还将建立现代化蔬菜标准示范园,推广GAP(良好农业规范),结合绿色食品标准化的举措,打响“晋江胡萝卜”公共品牌。一是建设胡萝卜精深加工产业园,研发以胡萝卜为原料的食品,对接晋江大中型食品企业,塑造一批绿色食品产品。二是建设胡萝卜主题文化创意园,研发推广胡萝卜伴手礼,结合当地种植园区建设,打造一批以胡萝卜为主题的休闲农业,打造一二三产融合企业。三是建设胡萝卜种质资源引进与保护开发示范区,与科研单位对接,研发、引进、试种新胡萝卜品种,摆脱单一胡萝卜品种依赖性。四是打造全国胡萝卜集散中心,利用海上丝绸之路优势,引进“互联网+”物流营销模式,全面改善晋江只有冬种胡萝卜的产业周期现状。

记者追访发现,两年前采访时的隐忧依然存在,当下的形势甚至更严峻。令人敬服的是,晋江人素有的爱拼敢赢精神再次彰显,当地胡萝卜产业从业者一往无前的劲头丝毫未减。他们期待的,是各方的助力。

[责任编辑:林春婷]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