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岁红二代:历经风雨,努力传承 90后红四代:留英归来,看好中国

2020-01-26 21:18:48 来源: 泉州企业家杂志

0浏览 评论0

80岁红二代:历经风雨,努力传承

90后红四代:留英归来,看好中国

——陈兴桂后人小传

文/吴 雨

·革命,不仅意味着艰难困苦,意味着牺牲,也意味着默默地承受无法言说的委屈。有时候,这种痛在心里的委屈,更能检验一个人的觉悟、智慧和定力。

·一纸形如飞絮的公文、却是对父亲至死不渝的那份沉甸甸的信任的深情回响。尽管当时陈兴桂已经作古,尽管陈家为这份不公曾经暗自流过无数的眼泪,但陈兴桂至死都不愿放弃的那份信任,终究得到了最响亮的应和。

·一代人又一代人的宿命,一代人也有一代人的选择,去掉纷繁之后,人们依然能从陈家百家的变迁中,看到一些坚守,看到一些传承,这些只可意会难以言说的坚守,却恰是陈家之幸、路口之幸。

从陈兴桂出生至今,已过百年;从陈兴桂1926年参加共青团至今,也近百年。百年风雨,弹指挥间,惟一值得庆幸的是,百年之间,四代相传,不论兴衰荣辱,陈兴桂的后人,路口村的后人,始终都在努力前行。

【上篇:红二代陈亚克——历经风雨,努力传承】

腥风血雨的涤荡,陈兴桂依旧初心不改,始终以一名共产党员、地下党员的标尺在要求自己,就连儿子出生,他也自然而然地将之与自己的信仰、追求联系在一起。

1937年1月,陈兴桂的儿子呱呱落地,陈兴桂原想直接用苏联共产党——布尔什维克首末两字,给儿子取名“布克”,又担心政治色彩太浓、容易被人发觉,转念一想,中国属亚洲,即改为“亚克”,寓意“亚洲的布尔什维克”。

革命,不仅意味着艰难困苦,意味着牺牲,也意味着默默地承受无法言说的委屈。有时候,这种痛在心里的委屈,更能检验一个人的觉悟、智慧和定力。

解放初期“土改”,因为农村互助会“谷会”核算方法问题,陈兴桂被评为“富农”,虽然后来经过陶铸等人的证实,平反为“中农”,但陈兴桂一家人却尝遍了其中的酸甜苦辣。

路口村的村办小学只教到初小水平,再想继续读书,就得到离家 7 公里左右的辋川小学去上学了。那时候上学,得自己带口粮去,就因为陈兴桂是“富农”, 村干部不肯让大人帮忙,硬是逼着13岁的陈亚克自己挑着口粮到7公里外的辋川求学……类似这样的委屈,久久缠绕着陈兴桂及其家人。

偶尔的唉声叹气在所难免,却始终没能改变陈兴桂对党的无限信任。80 多岁的陈亚克,至今还清楚地记得父亲对他的谆谆教诲: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时候,华人建的鼓浪屿公园,公园门口的牌子却写着“华人和狗禁止入内参观”。父亲一直告诉他:“我们一定要爱国。心里虽然不满意,但是一定要爱国。一定要坚信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所以,当时小有委屈的陈亚克还是加入了中国少先队。“中国过去受帝国主义欺侮,多苦啊!现在新中国成立了,以后国家会慢慢好起来,我们个人的事情算不了什么,都是小事。只要革命能成功,个人受到了冤枉、不公平没关系!”陈亚克还记得,父亲曾对自己资助上学的乡亲陈广智说过:“一个人,一时的困顿没什么值得说的,只要他的精神能长存,几十年以后,还是会被追认,还是会还给你清白。”父亲对党的这种无怨无悔的信任,深深感染着年幼的陈亚克。

80岁红二代:历经风雨,努力传承 90后红四代:留英归来,看好中国

虽然自己在小学时是第一批入队的少先队员,虽然自己1957年考上师范后,第一年就入了团,但命运还是给陈亚克开了个不小的玩笑——入团不久,陈亚克被开除了团籍……

父亲的经历,自己的波折,使陈亚克放弃了政治上的追求,但他始终不敢忘记“要做一名合格的人民老师”的根本。师范毕业后,22年间,他一直扎根在泉州华侨双阳农场的讲台上。直到1980年,已是学校副校长的陈亚克,被校长请进了办公室,主题就一个——动员陈亚克入党。没有团籍,父亲还有历史问题没有落实清楚,入党会不会又要掀起一场大波澜?陈亚克顾虑重重。由于陈亚克对学校管理十分熟悉,受“非党”的身份影响,他无法全面出席党委会议,无法参与学校决策,校长觉得十分不利于工作,便再三动员陈亚克入党。

顾虑归顾虑,校长再三的动员终于让陈亚克鼓起了勇气:“入党申请书我写,至于历史问题,组织去查。组织核实同意我入党我拥护,不同意我入党我也不抱怨!”想清楚后,陈亚克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很快,陈亚克成为了一名中国共产党员。从文革结束到1980年间,全校只发展了 2 名党员,陈亚克是其中一名。

陈亚克再次想起父亲说的话,只要精神长存,总有一天会被承认。他相信党组织。

80岁红二代:历经风雨,努力传承 90后红四代:留英归来,看好中国

1984年年关将至的一天,陈亚克突然接到了惠安县公安局送来的500多元赔偿款,他一下子糊涂了。原来,经过党组织的再三复查鉴定,作出了《关于为陈兴桂改正的决定》,决定写到:经复查认为,陈(兴桂)于 1929 年在厦门参加我地下党组织,对党有一定贡献。1937年脱党后,于1941年8月至1942年1月,任晋江查缉所股员5个月,属一般历史问题;打人也属一般性问题,不应管制。现决定撤销 1951年7月1日对陈管制的处理,予以改正。

一纸形如飞絮的公文,却是父亲对至死不渝的那份沉甸甸的信任的深情回响。尽管当时陈兴桂已经作古,尽管陈家为这份不公曾经暗自流过无数的眼泪,但陈兴桂至死都不愿放弃的那份信任,终究得到了最响亮的应和。

也正因为如此,陈亚克时不时地还是会同自己的5个孩子说起,不管怎么样,他还是坚信,只有马列主义才能救中国,整个中国只有共产党领导才能保持社会安定!

年过80的陈亚克,身轻体健,时不时地还前往厦门大学革命历史展览馆,去那里瞻仰父亲年轻时的遗容。父亲只是厦大的一名校工,事迹却赫然登载于厦大的革命展览馆,教育和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学子,陈亚克内心十分自豪。

作为长在红旗下的陈亚克,更感谢邓小平的改革开放。他感慨道,以前他的家庭非常贫困,当时想,如果能让五个儿子娶妻、盖房子就功德圆满了。没想到改革开放政策一出,5个儿子找到了发挥聪明才智的舞台,尽显自己的才能,我做梦也没想到几个孩子能有今天的成就……

想起当初父亲对陈亚克描绘的未来:“原来住农村,将来住城市。”不敢作此奢望的陈亚克,没想到一切能变成现实。

尽管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了,仍为一家之主的陈亚克还是时常教训自己的儿孙,不管顺境逆境,陈家人都要发扬祖辈的革命传统,执著的革命精神。要像祖辈陈兴桂一样,革命非常坚决、做事非常刻苦努力,认准的事一定会非常认真做下去,哪怕是在家种田。说话一定要算数,说出来的话就要像钉钉子一样去实现、去遵守。刻苦、努力、诚实的家风也要一直传承下去……

【下篇:90 后红四代——留英归来,看好中国】

遵从父辈“再穷也要让孩子读书”的遗训,陈亚克把5个儿子一一送进了学堂。从第一个儿子1964年出生起,陈亚克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最困难的是1974年到1980年,那时候还没有进行土地承包,5个儿子又都已经出生,家里除了老婆一个人,没有更多的劳动力去大队挣工分,而陈亚克每月的工资又只有43.5元,真的是捉襟见肘。由于家里人口多,挣的工分又少,陈家成了村里数一数二的借款大户、透支大户。

当时实在没办法让几个孩子同时上学,陈亚克只好让孩子们轮流去读,哥哥读几年,停下来,回家帮忙种田,换弟弟去读,弟弟读几年,再换哥哥读。尽管十分艰难,但陈亚克还是坚持让几个孩子都读上书。迫于养家的压力,陈亚克最终只能让一个儿子读到高中,两个儿子读了中专,两个儿子上了大学。

“我觉得,我爷爷他们比较老实,我父亲这一代比较务实。”陈亚克的孙子,在英国读完高中、本科、硕士,去年刚刚回国的陈江毅,这样评价他的祖、父辈们。

“我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一点,但是也还没学到精华。”喝完洋墨水的陈江毅这样点评自己。

1994年出生的陈江毅,16岁就到英国圣比斯公学去读高中,之后,进入英国约克大学主修电子工程,在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修完了工程与管理的硕士学位。

8年的留学经历,让陈江毅有了一双“看好中国”的慧眼。他告诉笔者,自己初中毕业就去了英国,随着年纪的增长,每年回来,都能直观地看到国内不断在变化,而且一次比一次更好,自己对祖国的自信心一天天增强,感觉中国变强了,更牛了。大学以后,发现国内的机会要多得多。哪怕是这两年,中国稍有经济下滑,但经济增长速度还是远远超过英国。“就算是英国最繁华的城市伦敦,也感觉它氛围没有北京的好。在北京,虽然大家都很辛苦,但人们保持着热情,始终冲着心中的理想在拼搏。”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我知道什么事都不可能那么容易就成功。”年轻的陈江毅还是挺清醒的。

说起自己的目标,陈江毅说,说实话,我回来,也不完全是为了赚钱。我给我的定位很清楚,至少一代人要超越一代人,目前能设立的目标就是在经济上超越我父亲。我父亲为了纪念他的爷爷奶奶,分别从他们的名字“陈兴桂”“何润”中各选了一个字,组合成“兴润”二字作公司的名称。这是一种很朴素的怀念,但却一直激励着父亲不断奋斗。目前,父亲经营着多家公司,年产值数亿元,其中兴润建设有幸成为厦门的区属纳税大户,高峰时安排800多人就业,为社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作为新一代人,我更看中的是新事物、新业态。所以,我更倾向于网络、信息技术、DJ 甚至酒吧这些板块。虽然和大人们传统的观念有些格格不入,但还好父子之间还是能磨合好,找到共识……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宿命,一代人也有一代人的选择,去掉纷华之后,人们依然能从陈家百年的变迁中,看到一些坚守,看到一些传承,这些只可意会难以言说的坚守,却恰是陈家之幸、路口之幸。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