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长谈劳动合同法弊端:职工不努力 企业难解雇
2016-03-08 15:39:38 来源: 新京报
0浏览 评论0条
财政部部长楼继伟。资料图
原标题:“现行劳动合同法不适合灵活用工”
新京报讯 (记者郭超)昨日,财政部部长楼继伟表示,对于企业和雇员,劳动合同法的保护程度是不平衡的。“本意是保护劳动者,但可能最终损害了一些劳动者的利益。”
当天,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记者会在北京召开,楼继伟在记者会上发表上述观点。
“职工不努力,企业很难解雇”
楼继伟表示,现行劳动合同法是以标准工时制为基础,不适合灵活用工。对于外向型的以加工贸易为主的企业,在“没有订单的时期会比较为难”。此外,薪酬的过快上涨可能造成企业成本上升,使企业迁至其他国家,最终减少劳动者就业机会,损害的还是劳动者的利益。
“这几年薪酬上涨是超过劳动生产率的,长期这样是不可持续的。这里有各方面原因,不能说跟劳动合同法没有关系。”楼继伟说。
楼继伟同时表示,现行劳动合同法对在职职工保护较多,但职工可以提前一个月不说明原因辞职,会影响企业对员工技能培训的投入;另一方面,如果一个职工工作不努力,企业很难对其解雇,“位置只能被占着,对新入职的职工就会形成歧视”。
一个月两提劳动合同法问题
在今年2月召开的中国经济50人论坛上,楼继伟也曾以学者身份表示,劳动合同法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劳动力市场僵化。职工可以不说明任何原因辞职,但企业主不能随意解雇工人,这降低了企业投资人力资本的意愿。去年在清华大学经管学院的演讲中,楼继伟亦提出过类似观点。
“这些问题会对整个经济产生影响,财政在支出和收入方面也都因此受到了影响,我们需要做出矫正。”楼继伟说:“至于要不要修法,怎么修,财政部是个宏观部门、综合部门,修法不是财政部的事。但看到问题要指出来。”
★焦点
“职工与企业可以协商工资”
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农民工,这些都是巨晓林的身份标记。昨日,针对劳动合同法问题,巨晓林对新京报记者表示,从公平性来说,当前的劳动合同法对职工和企业是一样公平的,而且现在工资也可以协商。
巨晓林表示,通过实地调查,他发现目前确实存在企业用工成本高的问题。例如,社保方面,跟相关规定,国内用工单位一般要给职工缴纳20%的养老保险,职工自己缴纳80%。“这个20%的比例与国外相比,算很高”。
同时,劳动合同法里规定的养老保险也有几个档次,不同企业缴纳的养老保险标准有差异,企业也可以按低标准为农民工缴纳养老保险,这方面也可以协商。例如,现在也有针对农村地区的“新农保”,新农保基金由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构成。
巨晓林认为,当前企业用工成本高的原因中,产能过剩占一部分,为职工缴纳的社保成本也占重要一部分。“在征求用人单位和职工双方意见的基础上,养老保险可以适当下调”。
“农民工虽相对弱势,但不需要特殊对待。在法规面前人人平等。”巨晓林说。 新京报记者 李婷婷
“劳动合同法对企业保护不足”
今年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河北春风集团董事长曹宝华提交了《关于修改<劳动合同法>的建议》。他认为劳动合同法过度偏袒劳动者,致使企业用工成本大幅攀升。对企业保护明显不足,建议修改部分偏颇条款。
曹宝华举例说,劳动者只要提前一个月书面通知用人单位,就可以解除劳动合同,而对劳动者离开给企业带来的损失没有规定具体的法律责任。他说,这些条款,降低了劳动力市场雇佣的灵活性,弱化了企业用人权、管理权等。
“企业破产也要支付员工的补偿金。那些干得不好,没有积极性的员工也不敢轻易开除。劳动法是在保护惰性。”曹宝华说:“对企业来说,用工成本大幅攀升,工资、保险这些支出严重抵消净利润,让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难以承受。这两年经济结构调整,企业压力更大,也导致现在部分工厂搬到越南、印尼。”
因此,曹宝华建议,修改现行劳动合同法,解决劳动者可以炒雇主,雇主无权炒劳动者的现象。既要保护劳动者的权益,又要鼓励企业采取多种形式用工,明确规范临时工、钟点工、兼职、劳务派遣等就业形式的法律关系。 新京报首席记者 苏曼丽
[责任编辑:陈健]
相关阅读
- (2015-01-07)媒体称劳动法不适应现实要求 专家吁完善集体协商
- (2014-12-04)张高丽会见委内瑞拉部长会议副主席兼财政部长托雷斯
- (2015-03-17)张高丽会见美国前财政部长保尔森
- (2015-03-20)财政部长楼继伟:亚投行将于年底前成立
- (2015-03-26)美国总统特别代表、财政部长雅各布·卢将访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