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沪宁22年前的“政治日记”写了啥?(图)

2016-05-16 14:48:39 来源: 新京报

0浏览 评论0

原标题:王沪宁22年前的“政治日记”写了啥?

近日,有媒体发布《王沪宁日记五则》,摘录了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王沪宁写自22年前的5篇日记。

“政事儿”注意到,这些日记引自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1月出版的《政治的人生》一书,该书收录了王沪宁在一年间写的个人日记。日记只有月份和日期,没有标注具体年份。不过,王沪宁在书中自序的落款中写到“1994年底于复旦大学”,可见,该书所摘录的日记写于1994年底之前,也就是说,写于22年前。

“政事儿”发现,《政治的人生》出版年份——1995年,对于王沪宁来说,这也是一个重要年份。

生于1955年10月的王沪宁,1981年拿下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国际政治专业研究生学位后,留校任教14年,历任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教师、副教授、教授,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主任,复旦大学法学院院长。1995年,他离开复旦大学,任中央政策研究室政治组组长,后任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1998年至2002年)、主任(2002年至今)。

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常被称为中央领导的“首席智囊”。上述履历表明,就在1995年,王沪宁开始由一名高校学者,向“首席智囊”转型。《政治的人生》讲述的则是其高校学者的生活,各篇日记的篇幅都不长,可内容很广泛,有讲课、会见友人等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有关于反腐、国家治理等方面的思考,还有他在高校教书时看过的书、追过的影视剧。

有关书名

“并非指一种政治的经历”

出版个人日记,为何起名为《政治的人生》?“政事儿”注意到,在自序中,王沪宁回答了这个问题。

王沪宁写道:之所以起名为《政治的人生》,并非指一种政治的经历,而是说,作为一名政治学的学者,我的大部分时间均用来作我的专业学问了,以至这一学问占据了我绝大部分的生命。这个领域是那样的广阔,所有的课题都可被置于政治的角度下透视。我以为每一个生活在当代世界和当今中国的人,是不能不政治的。

王沪宁称,书中收录的是他的一小部分夜思,“多年来养成一种习惯,或者说不得不养成这样的习惯,就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静静地思考一天来的经历。白天,大部分时间均在异常的忙乱中度过,没有工夫思考。有工夫思考的时候,大多也用于作严肃而枯燥的学术思维,专业得厉害。而对于人生,却没有时间去思考。夜色下来,一切归于宁静,望着窗外闪烁的路灯,可以静静地思考自己和世界,思考在自己的行政工作和学术研究中排不上号的事情。从中找出有意义的东西,做一点小小的思想享受”;“之所以愿意把这些思想”沉淀“积累起来,不是因为它们有特别的价值,而是因为它们是在宁静的外界和宁静的内心状态下形成的。宁静致远,这是一个值得追求的境界”。

[责任编辑:陈健]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