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育钧:为民企鼓与呼,是一辈子都放不下的事

2016-05-31 15:49:19 来源: 新京报

0浏览 评论0

看到与改革唱反调的论调,脾气就会变大

10月13日,和保育钧约采访时间,"十点、十一点、十二点、……哎呀都有事情。"他在电话里数着日程。下午四点,记者终于在保育钧的办公室见到了他。还未进门,他的声音就传了出来,"咦,这幅画是什么时候挂上去的?"

北京海淀区万寿路,保育钧的办公室里,走廊上挂着马化腾、马云等民营企业家的镶框照片,会客厅的书架上,摆放着一些经济学书籍以及保育钧最新出版的著作,涉及金融、互联网等领域。

保育钧的助理朱娜说,"只要是民营企业的话题,他都有兴趣。"最近,保育钧在忙于互联网+的研究。

朱娜说,不管在任何场合,只要有关民营企业的问题,这位七十多岁的老人,总是忍不住要发表意见,看到与改革唱反调的论调,他脾气就会变大。

在采访中,记者多次让保育钧谈谈他自己,但他总是讲着讲着,就讲到了民营企业,从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到改革开放,一直讲到十八大,他记得其中很多民营企业家的遭遇故事,甚至尽力相助。

"孙大午案、顾雏军案、陈发树案、吴英案,保育钧都会发声。"保育钧的助手朱娜说。

浙江本色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吴英被金华市人民法院一审、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二审以集资诈骗罪判处死刑,引起媒体广泛关注,并引起社会的巨大争议。在"博鳌亚洲论坛2012年年会"的"民间金融与银行业的开放"分会上,保育钧公开发表观点,"吴英案子是银行机构不合理,监管不到位的结果。所以处理这个案子不能简单的判她死刑,我是很有意见的。"

吴英案被最高院发回重审后,最终吴英被浙江省高院判处死缓,后减为无期徒刑。保育钧后来多次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这些旧事不搞清楚,民营企业家法律地位不能保证,打着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旗号可能走偏。

熟悉孙大午的一位企业家告诉新京报记者,2003年河北省徐水县大午集团董事长孙大午以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被批准逮捕的时候,保育钧曾到拘留所看望孙大午,鼓励他要振作起来。

保育钧说,"这辈子最放不下的事情就是为民营企业争取平等的发展地位。"

"在冷板凳上自我加温,没事找事干。"

"社会主义为什么要发展私有经济?"

现在为民营企业鼓与呼的保育钧曾经为这个问题困惑不已。

1996年之前,保育钧一直在人民日报工作。"在人民日报会参与审稿,特别是改革开放初期,会涉及到私营企业相关文章。"保育钧说,那时候就觉得民营企业的发展举步维艰,很多政策摇摆不定,民营企业家的命运也起伏不定。

在人民日报,保育钧负责科教,并没有刻意关注民营企业,"只是认为支持民营发展是必要的,但没有从理论上想清楚。"

1996年,在人民日报担任相关领导工作的保育钧被"交流"到全国工商联,一位熟悉当时情况的老同志告诉新京报记者,"说是交流,实际上是因为业务上与上级领导有分歧,让保育钧去工商联坐冷板凳。""冷"到什么程度?"到了工商联,没人再关心你。"保育钧说,当时工商联有二十多位副主席,在安排排序的时候,没有人为保育钧"做主",保育钧就自己给自己排名,"排到最后"。

保育钧在《我这四十年》一文中说,"在冷板凳上自我加温,没事找事干。"这个时候,保育钧开始有空去想"社会主义为什么发展私营企业"了。

为了做研究,保育钧接触过傻子瓜子的创始人年广久,回城创业知青、中国私企第一人姜维,北京大碗茶创始人尹盛喜等第一批"吃螃蟹"的人。从1956年公私合营,保育钧研究历程跨越半个世纪,他得出一个结论:民营经济和国有企业一样,拉动社会就业,为社会创造财富,国有企业是党的执政基础,民营企业同样可以是党的执政基础,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

但民营企业却很少像国有企业那样有公平的发展机会,保育钧认为,"每一次经济层面的改革,往往是以自下而上的群众的主动实践为推动力。都是老百姓探索出来的。"了解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历程的保育钧开始写文章为民企呼吁。2002年,保育钧曾将自己1996年到2002年间有关民营企业的文集冠以《呼唤理解》出版。

他的"呼唤"并没有得到所有人的理解,在20年前,非公有制经济、民营经济这些都是敏感词汇。保育钧开始被一些人称为"新生资产阶级代言人",流言也开始流传,"怪不得他从人民日报被贬下来,原来一直和党唱反调。"

"我当时处境很不好。"保育钧说,好在他坚持了下来,"我是做新闻出身,经历过'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大讨论,在文革的时候,也受过委屈,我的性格就是这样,他们议论我,影响不了我。"

随着非公经济的发展,全国私有企业从1997年的不到一百万家发展到现在逾千万家,拉动社会就业百分之八十。无人再说保育钧是"新生代资产阶级代言人"了。但是有些时候他还是无法忍受,"我和一些官员接触,和他们谈民营经济,他们就是不说话或者说一些面上的话。"每到这个时候,保育钧又会"放炮"。

朱娜说,有时候,保育钧弄得一些有头有脸的人很是尴尬。

[责任编辑:陈健]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