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元素融入消费品 传统工业企业展现出新活力

2021-12-02 11:23:33 来源: 福建日报

0浏览 评论0

“一直在尝试跨界合作,想让那些留存在老一辈记忆中鲜活的年画图案,通过有趣的创意复活在年轻人的世界里。”颜朝俊说。

2019年,颜朝俊与翁恭骏两人经过商议,决定合作。

“我们精选了漳州木版年画中5个经典的图案进行再创作,还是通过红包与帆布包这两个载体来呈现。”翁恭骏说,前期选图、抠图、调色都是非常烦琐的过程。

在设计上,恭骏文化也别出心裁。通过卡纸+红包的方式,让一个红包呈现两个封面,卡纸上是漳州木版年画中的图案原型,单独取下可作为书签;又比如在帆布包上,运用了四色刺绣+古铜烫金,还原出“状元巡街”这幅经典的漳州木版年画作品。

“在全国木版画的印刷中,只有漳州木版年画是先印色再印墨线板,这对印刷的精确度要求非常高,再把该图印刷到特种纸上做成红包,还需要再次调色。”颜朝俊说。

于是,由恭骏文化与俊记木版年画联名打造的“非遗再造·漳州木版年画”系列产品终于在2019年底上线,并获得了第二届海峡两岸(漳州)文创设计大赛铜奖和最佳人气奖,该作品把漳州的非遗项目木版年画进行设计再造,并融入闽南语元素,让传统的木版画更契合当代美感。

“‘非遗再造’系列得到了一些市场主体的认可,一些大型企业慕名而来与我们洽谈,进行授权销售。”翁恭骏说。

如今,漳州木版年画不再局限于年画的形式,而是延伸出了20余种与之相关联的文创产品。

传统企业向文创转型

走进位于漳州龙文区的时光美学园,首先会经过十二生肖水力钟,每两个小时,兽首就会轮流从口中喷射水柱,这是古人利用水来记录时间的方法之一。

外墙上,有一座名为“永恒的记忆”、呈水滴状的巨型挂钟,高13米,它是中国最大的室外金属挂钟。广场上,立柱式人体日晷处,可让游客体验成为“日晷”的感觉,享受时间在灿烂的中国文化里“流动”。

走进展示馆,3D影像让游客置身时间发展史,在时空穿越中探索钟表起源,从重力到发条,从空气能到电池,从天文钟到小型钟,从怀表到腕表,从机械技术到美学设计,仿若在与来自世界各地不同时空的钟表匠人对话。在钟表DIY互动体验区,可以动手打造专属的创意钟表;在特色主题展销区,你可以找到心仪的钟表笔记本、钟表挂饰等各类钟表文创产品。

这处充满文创互动气息的时光美学园,是以漳州深厚的钟表产业为依托,辅以“钟表文化”为主题,倾力打造的福建省唯一以钟表文化为主题的旅游+文化+产业大型主题观光工厂,由漳州市恒丽电子有限公司投资建设,自2017年9月开园以来受到各界欢迎,入选福建省第二批省级观光工厂名单。

时光美学园最大的特点就是将传统钟表工业融合文化创意和特色旅游元素,来自台湾的林颖穗文创设计团队,为该项目提供创意支持,致力打造运营“具有漳州情怀的工业人文创意空间”。

“工业旅游超越了产品的使用功能和一般服务为中心的传统经济,代之以实用和审美、产品和体验相结合的方式,让顾客消费的同时,也得到美感和文化体验。”林颖穗说,当前,产业经济向体验经济升级已成为趋势,建设观光工厂,能使传统工业企业展现出新的生机和活力,不仅提高经济效益,扩大产品和品牌影响力,也是工业和旅游业转型发展的方向之一。

向文创转型,是传统企业发展的现实需求。钟表业是漳州代表产业之一,漳州的石英钟配件占全球市场份额超七成,年产值近70亿元。漳州市钟表同业公会会长、恒丽电子董事长邵跃明认为,漳州钟表业应探索与文创产业进行深度结合,通过嫁接具有高附加值、高融合性特征的文创元素,助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更有效地接近市场。

2020年7月,漳州市制定出台《漳州市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指出要加快塑造“文创漳州”城市品牌,推进文化创意产业与制造融合发展,促进企业产品和设计创新,推动“漳州制造”向“漳州创造”转变;举办文创设计大赛,鼓励培育一批漳州原创文化IP和产业IP,推进IP商业化、产品化和产业化,着力打造漳州城市文化IP品牌。漳州的文创产业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今年以来,漳州新增29家规上文化企业,目前全市规上文化企业达287家。当前,漳州文化产业发展迅速,规模以上文化产业营业收入321.26亿元,文化消费市场不断扩大,随着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政策的不断出台,逐渐汇聚了一批优秀文创设计与新生代原创设计力量加入到漳州文创行业中。(本报记者 于莉 杨凌怡 通讯员 郑文典 文/图)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