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茶叶: 从未间断的“海丝”情缘

2015-11-11 11:36:40 来源: 泉州企业家杂志

0浏览 评论0

\大坪“小上海古街”,曾经商贾云集,商号林立,往来南洋、越南等地经销茶叶等货。

/才君  26年前,也就是1989年,一批安溪茶厂出品的安溪铁观音茶叶经由当时安溪茶厂员工亲手用木箱子一件件包装起来并用铁钉加固封好,漂洋过海“远嫁”马来西亚;

26年后,即2015年,10月18日,在原安溪茶厂老领导、老员工的共同见证下,从厦门2015茶业博览会海外展区,循着古代“海丝”之路,这件在马来西亚被收藏了近30年的安溪铁观音保存完好原封不动,回到“娘家”——安溪。木箱子上清晰地印着“福建乌龙茶铁观音”“净重20公斤”“198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等字样。

这是安溪铁观音行销“海丝”沿线国家从未间断过的又一力证。安溪茶自古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中国符号之一。两宋时期,泉州港是国内外进出口商品最大的集散中心和中国对外贸易最重要的港口之一,对外贸易发达,安溪茶叶伴随“海上丝绸之路”走向世界,畅销海外。

《宋会要辑稿》记载:“国家置市舶司于泉、广,招徕岛夷,阜通货贿,彼之所阙者,丝、瓷、茗、醴之属,皆所愿得。”至南宋,泉州地区生产的茶叶、瓷器与丝绸、酒等,同为海外各国渴望获得的重要出口商品。史料记载,在宋代,与安溪有贸易关系的国家有58个,遍及今东南亚、西非、北非等地。

元代茶叶生产和茶法均承袭南宋格局并有所发展,此时泉州的对外贸易步入巅峰时期,茶叶生产和出口增加。17世纪始,茶叶大量外销,直到19世纪末,茶叶一直独占国际市场,且这些外销茶多以泉州茶为主。

明代中后期,安溪大部分区域已遍植茶树,成为乌龙茶工艺的发源地之一,最先发明了茶树无性繁殖法,形成茶产业并进入商品化。自明朝末期开始,闽南人大批移民到南洋地区,亦即今日之东南亚地区。而跟随这些先民迁徙的脚步,安溪茶开始进入东南亚,茶叶或自己饮用,或馈赠亲友。

清代,安溪茶叶畅销海内外。清乾隆五年(1740年),安溪西坪、大坪、罗岩等地茶商就纷纷出洋到东南亚各国经营茶叶。安溪茶叶还通过厦门、广州等口岸销往海外。阮旻锡在《安溪茶歌》就有“西洋番舶岁来买,王钱不论凭官牙”的叙述。

清代以来,安溪茶农不断总结植茶、制茶经验,茶业开始步入兴盛,安溪乌龙茶大量外销。为适应茶叶生产与外销的发展,在一些水陆交通便利的地方,逐渐形成了一些以茶叶加工和茶叶转运贸易为中心的城镇。清康熙初年,茶叶外销迅速增加,史料记载,“以此(茶)与番夷互市,由是商贾云集,穷崖僻径,人迹络绎,哄然成市矣。”

据美国人威廉乌克斯《茶叶全书》记载:茶叶到17世纪由荷兰人输入欧洲,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1607年从澳门运载若干茶叶至爪哇,这是西方国家记录的“从东方起运茶叶至欧洲的最早记录”。直到1689年,英国东印度公司才有从厦门输出茶叶的第一次记录。

[责任编辑:陈玉玲]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