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育钧:知识分子政策大转弯
2016-05-31 09:55:18 来源: 财新网
0浏览 评论0条
小平树旗 耀邦扛枪
耀邦是落实知识分子政策最坚决的领导同志,但是,他并不是第一个提出转变政策的人。是“文革”后刚刚恢复工作的邓小平提出了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知识分子政策才开始转变风向。
由于邓小平曾被定性为“天安门事件的黑后台”(其实,事件发生时,他已经跟外界失去联系了),“文革”刚一结束,恢复他的工作很难。再加上1977年2月7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学好文件抓住纲”的社论,提出了“两个凡是”,即“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邓小平说,要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不能用某些片言只语来骗人、吓唬人。
当时,大部分中央领导同志支持恢复邓小平的工作。不久,他恢复了副总理、军委副主席、总参谋长的职务。他主动提出,在政府系统内,他分管教育、科学。他愿意给这些知识分子当“后勤部长”。1977年夏季,他开了一系列座谈会,开始讲知识分子政策转弯。
因为他是军委副主席,就首先在军队内部讲,接着提出,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但是人才从哪里来?“文革”十年教育荒废了,怎么办?小平就想恢复高考。他打的旗号是教育改革、招生制度改革。过去,上大学就是在工农兵当中推荐,不少人是“走后门”上大学,招生质量很差。但是,当时要恢复高考阻力很大,必须突破1971年“四人帮”炮制的“两个估计”。
“两个估计”是1971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纪要》(下称《纪要》)提出的。所谓“两个估计”,就是“文化大革命”前17年教育战线是资产阶级专了无产阶级的政,是“黑线统治”;知识分子的大多数世界观基本上是资产阶级的,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这份《纪要》是姚文元修改、张春桥定稿、毛主席画了圈的。所以,教育部一直死守这一条不敢动。
当时我在《人民日报》当政文部主任,迟浩田名义上是报社“二把手”,实际是“一把手”。他跟我讲,现在小平管教育,你们政文部成立一个科教组,专门跑小平这边。于是,科教组就成立了。1977年夏天,教育部在太原召开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我们就派了两个老记者——王惠平和穆扬,去参加这个会。他们俩在会上采访了六位曾经参加过1971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老人”,把当年“四人帮”如何炮制《纪要》的过程,写了一个内参。当天晚上送过来之后,我一看非常重要,就送给胡绩伟。他一看,也觉得非常重要,我们就编成了特刊《情况汇编(特刊)》(第六二八期),马上送给小平同志。
小平同志拿到这份材料,当晚就找教育部部长刘西尧谈话。小平说,“最近,《人民日报》记者找了六位参加过1971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同志座谈,写了一份材料,讲了《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纪要》产生的经过,很可以看看。《纪要》是姚文元修改、张春桥定稿的。当时,不少人对这个《纪要》有意见。《人民日报》记者写的这份材料说明了问题的真相。”
然后,邓小平批驳了“两个估计”,说它是不符合实情的,再次提出教育改革,恢复高考。他说,“关于招生的条件,我改了一下。政审,主要看本人的政治表现。政治历史清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劳动,遵守纪律,决心为革命学习,有这几条,就可以了。总之,招生主要抓两条:第一是本人表现好,第二是择优录取。”推翻“两个估计”之后,马上改革招生制度。但是,这个时候,高考和招生都已经来不及了。于是,就改成了1978年春季招生,算作1977年的学生。
[责任编辑:陈健]
相关阅读
- (2016-05-31)前国务院参事室特邀研究员保育钧北京病逝 享年74岁
- (2016-05-31)保育钧因病去世享年74岁 曾奏响拨乱反正第一声
- (2016-05-31)南通籍前国务院参事室特邀研究员保育钧病逝(图)
- (2016-05-31)原全国工商联副主席保育钧逝世 享年74岁
- (2016-05-31)民企护航者保育钧逝世 曾呼吁打破垄断要靠真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