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去库存惨烈:6成地产商将倒闭 银行被绑架

2016-06-07 15:16:07 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

0浏览 评论0

新闻配图

文章导读:据《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在江西省的实地调查中了解到,一些地方,60%的地产老板面临倒闭的压力;而80%以上倒闭的开发商则是"死于"高利贷。

在热闹了整个春天之后,中国楼市"冰火两重天"的局面依然持续。

据国家统计局的最新数据,1—4月份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3.60亿平方米,同比增长36.5%,待售面积连续两个月减少。同时,另一组数据却显示,今年1—4月份,非重点城市商品房待售面积4.55亿平方米,比3月末有所减少,但比去年末增加了1233万平方米。

分化的势头并没有减缓:一线城市及部分二线城市库存迅速下降,热点城市甚至供不应求,而大多数三四线城市则仍然面临着巨大的去库存压力。

不仅于此,开发商资金链断裂、楼盘停建、购房者和农民工上访、政府善后……当下,这几乎成为中国三四线城市的政府面临的棘手难题。

据《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在江西省的实地调查中了解到,一些地方,60%的地产老板面临倒闭的压力;而80%以上倒闭的开发商则是"死于"高利贷。其中,相当部分的高利贷资金从银行流出,通过贸易平台或实体企业,最终流转到开发商的地产项目上去。高库存之下,一些商业银行也被绑架。

这是一场硬仗。

在这场化解房地产库存的硬仗中,农民成为了冀望中的主角之一,甚至被认为是消化住宅库存的关键环节和成败所在。

那些高库存压力之下的三四线城市纷纷出台大力度的补贴政策,鼓励农民工进城买房。

供给还在增加,而需求增速不容乐观。补贴刺激效果如何,能否成为打赢这场去库存硬仗的有力武器,仍有待观察。

压力

——开发商资金链断裂、楼盘停建、购房者和农民工上访、政府善后

4月中旬,在宜春市政府大楼前,一群业主拉着横幅在上访。

他们之前买下的商铺,如今租不出去,要求退还给开发商。

宜春市房管局局长邹进勇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说,投资都有风险,这不完全是开发商的责任,当然开发商没能把项目做起来的确是个问题。

当下,在一些三四线城市,因房地产权益而起的问题频发,地方政府也因此面临新的压力。

去年下半年,鹰潭市括苍广场项目的浙江老板资金链断裂,同时因涉嫌非法集资被警方控制。交了钱却拿不到房产证的业主们集中到政府上访,要求办理房产证。

"政府专门成立了工作组来解决善后。"鹰潭市房管局副局长刘志林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说,"我们尽全力,能办的都给办了。"

差不多的时间,在新余市,新余国际广场的浙江老板同样是资金链断裂,导致无法如期交房。"当时很多交了钱买房的业主到政府来上访,政府专门组成安抚小组来处理这个事情。"新余市房管局副局长李春光说,后来只能通过法院进行重组,"当时很担心如果重组不成功就很麻烦,毕竟那么多人买了房,很多社会问题会出现。"

庆幸最终重组成功了。

不过,李春光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在新余,资金链紧张、延期交房的楼盘不少。虽然目前还没有出现跑路和烂尾的现象,但再这么任其发展下去,情况也不乐观。

新余市并非个案,《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在实地调查中了解到,"开发商资不抵债、资金链断裂的现象非常严重,到处是停工的楼盘。"按景德镇建筑商李老扁估算,在景德镇,60%的地产老板面临倒闭的压力。"资不抵债的开发商已经宣布破产,资金链断裂的楼盘没有完工,房子无法交付使用,无论是哪一种情形,业主都是受害者。"

开发商资金链断裂、楼盘停建、购房者和农民工上访、政府善后……当下,这已成为中国不少三四线城市的政府所面临的同样问题。而更大的压力还有来自购房者和农民工的上访,这甚至成为一些地方政府在去库存过程中所面临的最焦灼的问题。

景德镇浮梁县政府的一位相关负责人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称,针对资金链断裂的楼盘,政府成立了工作组,这些楼盘已经在陆续复工。"但后续的资金并没有保障,我们只能尽最大的努力去处理这些债权债务,同时也加强各方面的融资渠道。"

这位负责人说,"最关键是要保证工程完工,没建完的想办法建完。如果不能按期交房,购房者会上访,政府的压力就很大。"

"政府确实压力很大,交了钱拿不到房的业主、拿不到工钱的农民工,都要去找政府,政府得一个一个安抚。"李老扁说。

鹰潭市房管局副局长刘志林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房地产问题会引发社会问题,政府在相关问题的处理上,想尽一切办法去帮老百姓解决问题,维护他们的实际利益。

显然,去库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地方政府的去库存任务可不仅仅是卖房子。但卖房子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出路。

[责任编辑:陈健]

相关阅读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