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三项目跻身第四批国家级非遗 总数达30项
2014-12-04 22:04:10 来源: 今日泉州网
提线木偶艺术
泉州提线木偶戏古称“悬丝傀儡”,闽南民间俗称“嘉礼”,又名线戏。唐末王审知入闽称王时,傀儡戏随之传入泉州。到了宋代,已在泉州民间广为流传。明代的泉州傀儡戏已脱离了属于片断、杂技表演的“弄傀儡”形式,能够演规模宏大的历史戏了。清朝道光、咸丰年间,木偶制作技术大大提高了。清末民初,林承池、连天章等人,还创造和改进了不少表演艺术技巧,如拔剑、插剑、弄蛇、伞舞、织布、弄钹等,大大丰富了提线木偶戏的表演艺术。
如今,泉州提线木偶保留着极为丰富的传统艺术与精湛的表演技巧。泉州提线木偶剧目题材广泛,剧本文学性强,故事情节引人入胜,台词诙谐风趣,唱词优美生动,音乐糅合南音和闽地方音乐的优雅旋律,情韵深沉清丽。木偶的制作精美,成为闻名世界的中国民间工艺珍品。每尊木偶身上设置16条至30余条提线,操纵表演难度大。合理的线位布局、严谨的线规程序和精妙的操纵技艺,形成了泉州提线木偶戏表演细腻逼真、动作惟妙惟肖的艺术特色。
中国音乐活化石---南音
南音
泉州,是闻名中外的南音的故乡。许多海内外朋友来到这里,深为南音的魅力所陶醉。
南音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老乐种,被誉为“中国古典音乐的明珠”、“东方古典艺术的珍品”、“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中国民族音乐的根”。南音又称南曲、南乐、南管、弦管,主要由“指”、“谱”、“曲”三大类组成,它汇集了盛唐以来中原雅乐之精华,后来又吸引了元曲、戈阳腔的特长,并与闽南的民间音乐融为一体而逐渐成为词曲清丽柔曼、旋律缠绵深沉的美妙乐种,尤其长于抒发乡人思亲、游子怀乡的真挚情怀,那如泣如诉如丝如缕的声音,犹如南国夏夜的玉兰花香,一阵阵沁入人们如痴如醉的心田。南音千百年来广泛流传于闽南语系地区,深为闽南侨乡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并远播到台湾、港澳和东南亚一带,成为海外侨胞和港澳台胞世代珍视、竞相传唱的乡音。
目前,泉州南音正在申报“人类口头及非物质遗产代表作”。2005年2月,中国音乐学院刘德海教授率近百名师生来泉州进行为期一周的采风、交流、演出活动。
北管音乐
北管音乐简称“北管”,又名“小调、小曲、曲仔、北曲”等,是广泛流传于惠安县城关以及城关以北如今泉港区的一种丝竹音乐。
清朝光绪年初,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等地的民间音乐,通过海上运输、南下盐兵、淮河决堤难民等传入泉州市。抗战时期,北管在峰尾、后龙、山腰等镇进入全盛。峰尾、后龙两镇有30多个教习馆,山腰有20多个教习馆,惠安县城关有“丽泽”、“金兰”等北管乐社。此时,北管还伴随华侨、港澳台同胞远渡重洋,东南亚等地也有“广东会馆”、“福建会馆”等北管乐社。
标签: 泉州非遗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责任编辑:卢侨生]
相关阅读
-
-
南安桃源村上报一批非遗项目 八旬婆婆跳踢球舞
昨天上午,十几位爱跳舞的婆婆,顶着烈日,跳起舞来,她们正为申报非遗项目拍照片而跳。不论是踢球舞...更多
2014-08-30 08:54:45
-
-
泉州非遗传承人赖传义珍藏400古籍 传唱道教音乐
50岁的赖传义也很难说清楚,祖上究竟有多少代与道家结缘,他是泉州2014年第四批道教音乐市级非遗传...更多
2014-08-21 09:31:26
-
-
泉州新增36名省级“非遗”传承人 涵盖类别众多
日前,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泉州有36人获此殊荣,至...更多
2014-06-15 10:02:35
-
泉州木偶雕艺传承:从门庭若市到等待政府选派人才
泉州木偶艺术不仅历史悠久声名远播,而且闯出了与现代传媒技术融合的新路子,它的传承也就成了一个...更多
2014-06-12 15:33:36
-
-
泉州打城戏传人洪球江辞世 从艺八十载最年长
5月28日中午,带着对打城戏一辈子的热爱,打城戏首批省级非遗传承人洪球江在晋江英林清内村的老宅中...更多
2014-05-30 08:55:40
-
-
永春医生藏万件非遗文物 四处奔走筹办私人博物馆
永春医生收藏万件非遗文物,目前四处奔走筹办私人博物馆,藏品包括民国永春商务分会成立时孙中山批令...更多
2014-04-19 09:5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