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产入宪”推行者保育钧走了 20年为民企鼓与呼
2016-05-31 17:07:37 来源: 华夏时报
0浏览 评论0条
本报记者 王晓慧 北京报道
保老走了,民企再无“保大炮”。
5月31日凌晨,前国务院参事室特邀研究员、原全国工商联副主席保育钧在北京因病去世,享年74岁。据了解,保育钧在出席今年3月博鳌亚洲论坛返京后不久,因身体状况不适入院治疗,经诊断已是肺癌晚期。
1942年出生的保育钧,曾任中华民营企业联合会会长、人民日报副总编兼秘书长、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其长期致力于争取中国民企公平发展的地位,曾两促“私产入宪”,由于直率敢言,被媒体称为“保大炮”。即便在现在,“保大炮”呼吁的内容依然算是超前。而在相熟的人眼里,他对世事并不苛刻,喜欢开玩笑,以至于当有人称其“大保”时,他总会笑逐言开。
10多年前,记者就开始接触保育钧,彼时,“民营经济36条”轰轰烈烈在全国铺开,全国民企一时热血沸腾,自愿为民企代言的大保忽然忙碌起来,有时一天参加多个会,不同城市间飞来飞去。但令人遗憾的是,即便加上后来的新“36条”推出,再到如今推行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民企的玻璃门和天花板依然存在。
“私产入宪”推行者
在百度搜索“保育钧”三个字,可以得到61万条搜索结果,其中,与这个名字联系起来的近八成关键词是:民间资本、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
近20年来,保育钧一直在为民企鼓与呼,他曾表示:“打破国企垄断,让民企获得与国企平等的发展机会与地位是我的理想。”他还发表过“民企要断掉跟权力拉近乎的念头”、“政商关系问题就是真正把权利关到笼子里,简政放权、公开透明、权利清单,真正为企业服务”等观点。
1996年之前,保育钧一直在《人民日报》工作,特别是改革开放初期,会涉及到私营企业相关的文章,那时,保育钧就觉得民企的发展举步维艰,很多政策摇摆不定,民营企业家的命运也起伏不定,但只是认为支持民营发展是必要的,在理论上并没有太多的探究。
1996年,保育钧被“交流”到全国工商联任副主席。正是在那段时期,保育钧开始认真思考“社会主义为什么发展私营企业”的话题,期间,保育钧做得最大胆的事情是两提“私产入宪”。那个时间段恰逢“十五大”前后,中国正处在公有制与私有制的大辩论中,非公有制经济、民营经济还是“敏感词汇”。
[责任编辑:陈健]
相关阅读
- (2016-05-31)前国务院参事室特邀研究员保育钧北京病逝 享年74岁
- (2016-05-31)保育钧因病去世享年74岁 曾奏响拨乱反正第一声
- (2016-05-31)南通籍前国务院参事室特邀研究员保育钧病逝(图)
- (2016-05-31)保育钧:知识分子政策大转弯
- (2016-05-31)原全国工商联副主席保育钧逝世 享年74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