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产入宪”推行者保育钧走了 20年为民企鼓与呼

2016-05-31 17:07:37 来源: 华夏时报

0浏览 评论0

1997年,全国民企发展到近70万家,同年,中共“十五大”在所有制理论方面也取得了新突破,承认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

保育钧认为,既然承认了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就要公有与非公有一视同仁、共同发展,公有财产与私有财产一起保护,“只有把私企的私有财产正当性写入法律,私营企业主才会有安全感,他们才会安心踏实地发展企业。”

1998年3月,保育钧以全国工商联的名义向全国政协提案,明确提出共有财产和私有财产一起保护。在当时,提案私产入宪仍需很大的勇气,果不其然,一些人拿提案作文章,结果提案没有被采纳。但保育钧并不死心,此后的2002年3月,保育钧以《健全财产法律制度,加强私有财产保护》为题,作为工商联团体提案,再次向全国政协提交,明确建议“保护公民私有财产权,禁止任何组织或个人非法侵占或者破坏个人私有财产。”

终于,2004年,全国人大通过宪法修正案,保护合法私有财产。

此后,保育钧在其回忆录《我这四十年》中提到这段经历时说,“风口浪尖上,树欲静而风不止……喝了几口水,没淹死,没趴下,踉踉跄跄,过了一关又一关,总算站住了。”

20年为民企鸣不平

保育钧见证了这一变迁历程,有一些事件,他本身就是当事人。他认为,中国市场经济体系的完善,需要观念和政策的双向改革,彻底摒弃对民企的偏见,为民企创造更公平的商业环境。

2008年,保育钧从全国工商联退休,当时,他已66岁,转而又担任中国民(私)营经济研究会会长。此时,“保大炮”的威力不减反增,发声更加尖锐了。

8年前的一天,保育钧在位于朝阳区健翔山庄的办公室里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按照国家对党政领导干部办公室面积的规定来看,他的办公室与其当时的身份有很大差距,屋内的办公桌基本占去了三分一的位置,剩下只能勉强放置一个书柜和一个沙发。本来约好14点的采访,最终由于他突如其来的事务被拖延到了16点。

“对不起了,各种事情需要处理,问题只要是涉及民企的,后面的时间都是你的。”保育钧身材魁梧,声音洪亮,无论是站着还是坐着,说话都很有底气。而采访中每每涉及到民企遇到的不公平待遇时,保育钧总是掩饰不住激动的情绪,以至于,他不得已以站起来踱步的方式来平复自己的情绪,而他的观点,更是如大炮般向民企遭受的各种歧视轰炸。

据报道,保育钧一次在参加会时,后面坐着一众民营企业家,对面是国家某部委官员,以及一众国企领导。对话开始,对面说,“我们一直都很支持民企。”话音未落,保育钧立即把话堵了回去:”我最讨厌说假话空话。我们说点真话行不行?”

在2012年的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保育钧也曾为轰动一时的“吴英案”公开发表观点,“吴英案是银行机构不合理,监管不到位的结果,所以处理这个案子不能简单地判她死刑。”

此后,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多次说,这些旧事不搞清楚,民营企业家法律地位不能保证,打着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旗号可能走偏。

保育钧曾在接受采访时说,“这辈子最放不下的事情就是为民企争取平等的发展地位。”如今,保育钧辞世,民营企业失去了一尊“大将军炮”。

[责任编辑:陈健]

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