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泉州古船建造技艺 沿用传统设计的峰尾福船(图)
宋元时期,泉州造船技艺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推动刺桐港大繁荣的出现;泉州古船建造技艺中最复杂也最关键的三项技术,当属“鱼鳞搭接”、“多重船板”与“水密隔舱”技术;迄今,泉州依然有老船匠掌握着这些传统建造技艺
从1974年泉州湾后渚港海滩上发掘出一艘宋代远洋海船以来,越来越多通过水下考古发现的古沉船,如“南海一号”古沉船、华光礁1号沉船等,都指向了一个抹不掉的名字——“泉州”。蔚蓝之海承载过泉州人的雄心与梦想,泉州宋元时期辉煌的航海史,更为人类留下了一笔丰厚的文化遗产,这其中就包括了泉州古船建造技艺。日前,记者通过采访古船制造的业界人士,了解到泉州古船建造技艺中最复杂也最关键的三项技术是“鱼鳞搭接”、“多重船板”与“水密隔舱”。“水密隔舱”技艺在近几年由于宣传方面的原因,已经颇具知名度,但是“鱼鳞搭接”与“多重船板”建造技艺,却鲜为人知,甚至濒临失传。
泉州湾古船陈列馆里的后渚古船(陈起拓 摄)
曾担任过泉州地方国营造船厂厂长的黄乌锥是公式埔人,他家称得上是“造船世家”,其祖辈经营过船寮(即造船厂),到他这一代,兄弟五人均传承祖业从事木船制造,他更是一辈子都在与船打交道。黄乌锥告诉记者,宋元时期泉州的船舶建造技艺已经达到了相当的高度,这从后渚港发掘出来的宋代远洋海船上可以得到印证。这艘宋代海船正是在刺桐港建造的,从残留的船体上就能看出,它拥有“鱼鳞搭接”、“多重船板”、“水密隔舱”、尖型底等建造技艺,其中最令人赞叹的就是“鱼鳞搭接”、“多重船板”和“水密隔舱”。
南宋名相吕颐浩在《三朝北盟会会编》中载称:“南方木性与水相宜,故海舟以福建为上,广州次之,温、明船又次之。”曾几何时,福建泉州一度是中国的造船中心之一,从洛阳江到晋江一带桅樯相连、风帆垂天,大批船只在这里被打造成型并下水。“泉州有一种自古传承下来的‘鱼鳞册’多重外板建造技艺”,黄乌锥之子黄东伟称,“其实就是‘鱼鳞搭接’、‘多重船板’两种技法混合运用的产物,这种‘鱼鳞册’多重外板对于增强船体强度、分散风浪冲击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黄乌锥表示,由于地处沿海区域,泉州古船建造技艺代代相传。但有些家族造船技法“只传家厝人,绝不外传”,所以懂得古法建造技艺的人越来越少。近几十年来,由于新技术、新材料的运用,古式远洋大船几乎没有生存的空间,加之老一辈船匠们的逐渐逝去,古船建造技艺已经面临失传的境地,“如今懂得‘鱼鳞册’制法的,已属凤毛麟角。”
水密隔舱结构可增加船舶航行的安全性,同时提高船体的刚度、强度。去年,泉州市泉港区被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授予“中国水密隔舱福船文化之乡”称号。泉港老船匠黄初宗在接受采访时曾称,泉港峰尾的黄氏造船世家拥有独具一格的传统造船技艺,其制造的“黑舶五青案”近海远洋木质海船被誉为“福船”的代表作,该船船体普遍采用传统的分格式水密舱结构,隔板下方靠近龙骨处,左右各有“肚脐”两个,既可排水,又可堵舱防漏,可谓匠心独运。
值得关注的是,现在峰尾黄氏造船世家的黄唐阳等传人仍在坚持造船,在诚峰二港、诚平打银澳及前亭村还有三个造船工场。虽然造船工艺有所创新改进,但万变不离其宗,“黑舶五青案”古式船型依然承载着古法建造的精妙技艺。
[责任编辑:林春婷]
相关阅读
-
-
泉州宋代古船出土40年 珍贵文献再现挖掘保护
40年前,泉州湾宋代古船挖掘出土,震惊中国世界。泉州市民蔡其呈在地摊上收集到的这批宝贵的文献资...更多
2014-04-07 17:50:00
-
-
泉州爱尔眼科多方联动 为糖网患者齐控“糖”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以下简称糖网)目前已经成为全球20岁至60岁成年人最主要的...更多
2020-11-17 17:28:11
-
为民办实事 泉州市拟新增逾1230个停车位
记者从泉州市住建局获悉,日前全市有9个公共停车设施建设项目完成公示,拟列入2020年省为民办实事项...更多
2020-04-17 08:50:16
-
-
泉州市区空地被占用停满网约车 部门:暂时被租用
泉州市民反映用于停车的空地位于源和1916创意产业园后方。记者在现场看到,空地用一道铁栅栏隔开,...更多
2019-07-29 09:46:44
-
泉州台商区城管分局开展封闭式军训 强化队伍建设
泉州网7月19日讯 (记者李心雨)军训是完成城管执法任务、提高队员能力素质、抓好队伍作风和勤政廉政...更多
2019-07-19 09:25:31